本文作者认为,一个将GDP的45%用于储蓄的国家,面临着结构性压力,在缺乏特别的国内刺激措施的情况下,这种压力将推动中国实现盈余,而不是赤字。现在放开中国的金融账户,可能会推动中国重新实现盈余。
日本在后苏联时代中亚地区的政策,常常被解读为是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但这种第一印象可能具有误导性。目前,日本似乎已经明确从其过去几十年推动的区域外交的宏伟计划中走出来。日本在保持其作为发展援助国的独特地位和软实力的同时,更倾向于与中亚进行务实的商业发展。
中国最近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改革,将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数量从原来的63个增加到126个,同时试图利用更多边的框架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换句话说,中国愿意做出妥协并与其他国家分享利益,但最终还是努力保护该倡议的非西方模式。
“一带一路”旨在建立新的贸易路线,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花费大笔资金,而中国无法单独实现这一目标。对此,中国社科院的经济学家曾呼吁,中国必须吸引其他国家支持这一项目来分担风险,否则中国或陷入困境。
毫无疑问,投资基础设施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优质基础设施投资的良性循环主要依赖于通过补充私人资本和劳动力来提高经济效率。
欧盟中最具竞争力的成员国在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上的投入较其他成员国更多。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老龄化社会要求欧洲福利国家尽可能多地关注事前社会投资获得能力,而不是事后社会保障补偿。虽然通过包容性最低收入保护的“缓冲”来减轻贫困仍然是任何有效社会投资战略的先决条件。
在与欧盟的关税同盟中,英国可以在服务自由化、贸易援助、促进投资、劳工标准和双边贸易协定方面进行改革,同时维持欧盟对进口商品的关税。这可能是英国脱欧后最好的以贸易换发展的战略。
截至2017年,19个非洲国家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了非洲货币合作计划为发展中经济体设定的60%的门槛,24个国家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的55%。超过这一阈值意味着这些国家极易受到经济变化的影响,它们的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向经济提供支持的能力下降。
放贷者应该向借款者收取多少贷款费用,尤其是在借款者处于经济劣势的情况下?对此,经济学家有他们的观点,活动家们也有他们的观点。但是这些关于正义和经济的争论的核心是法律。本文关注的是一个棘手的现实:当目标客户是社会上最不富裕的人时,法律对那些试图为信贷定价的人有什么要求?
根据当前美国GaR估测数据,近期金融环境宽松,在短期内降低了经济增长下行风险,而且基于当前金融脆弱程度,也未增加未来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货币政策制定者和宏观审慎监管机构面临的挑战将是继续监测并确保金融脆弱性不会显著上升,在中期内不会增大金融稳定风险,特别是考虑到宽松的金融环境容易催生风险。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的成功经验和现行的西方主导的规则并不能解决“一带一路”投融资所面临的障碍,亟待创新和突破。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高等教育和研发能力以及改善制度体系来应对中等收入挑战。然而,这一过程中最艰辛的工作将由私营部门承担。政府创造的有利环境只有在实际上能够促进和鼓励私营企业提高生产力和参与创新时才有意义。因此,在有关东南亚向高收入地区转变的讨论中,人们应更加重视本地私营企业的作用。
本文考察了2000年至2015年间10个新兴亚洲经济体资本账户政策的有效性。考察结果表明,某些类型的资本管制对于减少资本流动量和降低实际的汇率压力是有效的。在资本管制在促进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效果方面,汇率制度的选择至关重要。
G20应优先考虑将金融科技的发展作为议程项目。为此,本文建议,G20应制定监管原则,以促进金融科技实体和银行间的合作,以及为建立金融监管沙箱和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合作计划提供最佳实践。G20可以建立一个G20金融科技工作组来领导这个议程。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诸多融资的瓶颈阻碍着投资计划的实施:一是基础设施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和收益率较低;二是一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金融体系欠发达,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重要元素,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引发了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忧虑。这些忧虑致使国际社会上出现一些抹黑中国企业的做法。中国企业需通过内功的修炼,逐渐走向正规化、集团化发展。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应该“因地制宜”。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表示,自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失去动力。大多数大型经济体很可能在2019年和2020年继续扩张,但近年来的周期性繁荣似乎已让位于接近或有时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速。
近期,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玛克辛·沃特斯呼吁改革私营部门窗口机制。该机制利用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的资源,为投资于低收入国家的私营企业提供补贴。沃特斯呼吁采取一种基于竞争和完全透明的方式。她的介入为世行集团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私营部门窗口的机会。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继续实施改革开放,一些重大变革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生,但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形势下,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努力开创开放、创新、包容、共赢的未来。
“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6年提出的外交战略,旨在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印太战略促进了亚洲、非洲和中东的连通性、自由贸易和基础设施发展。另一方面,该政策使得日本重新开始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围绕日本印太战略的不确定性位于东南亚,东南亚也是印太战略的核心。
显示 12797 条中的 7781 到 780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