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作者分析了解释这种增长的潜在因素,即引起技术普及的贸易放缓和微观经济因素,并阐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低生产率环境下面临的长期挑战和机遇。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了针对伊朗的制裁。为减轻美国对伊制裁对希望继续与伊朗进行贸易的欧洲企业的影响,以及避免伊朗退出伊核协议,欧洲计划建立“特殊目的机构”(SPV)。然而,“特殊目的机构”或作用有限,而中国、印度、土耳其三国的在伊业务或将在抵消制裁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最终维持伊核协议。
长达十年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目前资本从新兴市场向发达市场的反向流动。这导致了新兴市场的“经济干旱”。这些发展会导致新兴市场的货币崩溃吗?新兴市场资金流中频繁出现的“旱涝”现象,类似于G3央行的政策立场导致的“极端经济天气条件”的突然冲击。
特朗普在“美国第一”的口号中重视改善美国人的生活条件是正确的,但他采取了错误的道路。不过,与中国和美国一样,印度也应该把重点放在国内经济上。
《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和繁荣之路委员会(Pathways for Prosperity Commission)发布的报告《为包容性增长制定路径》都描绘了一幅技术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乐观图景,这与人们预测的发达国家的厄运形成鲜明对比。
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年度《全球风险报告》中,水资源问题连续七年跻身全球五大风险因素之列。2作为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拯救地球系列的一部分,本文概述了需要新解决方案的五个与水资源有关的最紧迫挑战,探讨了先进技术帮助应对全球水资源和环境卫生挑战的机会。
不管是讨论尼日利亚、印度还是全球新中产阶级的转折点,经济学家就一个中心主题达成了一致:如果想要终止贫穷,必须要关注非洲。
并非每一场危机美国都能给出解决方案。但是,美国和国际社会尚未尽到全力。委内瑞拉的这场危机要求这些国家探讨帮助委内瑞拉人民的战略——不管是那些被迫逃离国家的人还是继续在国内忍受煎熬的人。
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组织在推进为人员、设备和其他实体建立和验证数字身份的系统。本报告反映了集体学习的第一阶段以及共同目标和途径的创作。
正如2018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所体现的,产业政策已无处不在。随着可持续性作为一项优先政策的地位不断上升,产业政策也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能力建设的工具变得尤为重要。各国目前在产业政策方面面临着两种相互竞争且日益加剧的影响:加强对产业政策措施的审查和提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最近意大利的政治变化增加了对跨亚得里亚海管道落地圣福卡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担忧,引发有关欧洲南部天然气走廊项目是否能够快速按时进行的质疑。
数字技术对农业的颠覆性影响将是巨大的。世界银行正着手研究数字技术对农业和粮食的颠覆性影响,以探索和发现公共政策在提高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
曾有人呼吁将某些产品排除在贸易协定之外,因为这些产品会损害公众健康或环境。近期,此类呼吁涉及的产品包括化学品、含糖饮料、糖果和酒精饮料。在此之前,还有针对烟草产品的类似呼吁。本文认为,在贸易协定中排除产品既不合法也不可取。
近期,《金融时报》连续发表了几篇报道,讲"一带一路"的问题。其中一篇报道讲,巴基斯坦正考虑停止同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合作。这误解非常之大,引起了国际社会较大关注,巴基斯坦政府出面辟谣说这是假的。但是已造成了很大影响。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在《从中巴经济走廊看"一带一路"光明前景》一文中回应称,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已发生了很大的作用,还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Damian Wnukowski发表题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前景》的文章称,自2012年起,中国对经济的思考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局不再维持高增长率,反而更加侧重于"质量",即更加均衡、更具包容性的发展--"新常态"。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从注重出口和投资的模式转变为基于内部消费和创新的经济模式。这种变化的部分原因是中国经济不均衡(包括生产过剩)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新兴市场爆发货币危机的风险正日益加大。在当今波动、不确定和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东盟可能再次触发货币危机。这种货币动荡的影响可能比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加严重。
东盟正计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对话中心(ACSDSD)。尽管建立中心的计划十分及时,但该中心是否会以帮助东盟在可持续发展协作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的方式建立仍有待观察。东南亚决策者们应从东盟过去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并运用它们来制定中心的任务和法律框架。
提高关税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累积影响难以量化。然而,它会增加国内消费者、工业和企业的成本,并对出口实体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削弱国民经济。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政府的行动,可能会影响世贸组织强大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和能力。这可能削弱世贸组织作为一个国际机构的重要性,并削弱整个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性。
欧版“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可持续、全面和基于规则的互联互通,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比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规则上强调欧盟的高标准。欧盟一直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国也如此。但是欧盟的“规则”更体现“欧标”,此文件强调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概念,就是典型例子。
尽管目前英美两国的政策环境都存在不确定性,但现在是认真考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想时机。对于英国而言,达成明智的新贸易协定将是英国在脱欧后最大限度利用经济机会的关键。
显示 12792 条中的 8441 到 846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