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有利于加快培育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此背景下,着力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提升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仅有助于更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而且可以带动区域间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各国的资源互补与产业融合,深化经贸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粤港澳三地形成了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共识,建立了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安排,深化粤港澳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进展,初步形成了粤港澳三地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局面。
中国兼具制造大国与使用大国的双重身份,大数据资源丰富。鉴于“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信息产业及相关政策,较之地理空间色彩浓厚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乃至侧重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丝绸之路”,重视信息技术的“数字丝绸之路”或成中日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UJEPA)是欧盟达成的最大规模双边贸易协定,占全球GDP的近30%。它代表了欧盟和日本共同努力开发新一代贸易协定的模式。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被认为是振兴欧盟与日本贸易和投资的一个战略重点,且根据欧盟2015年推出的全民贸易战略,其为欧盟生产商在快速增长的亚洲大陆扩大了机会。
全球经济的特点是国际生产网络,企业在其中通过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和战略伙伴关系运作。本文重点观察了不同市场法规之间的差异,研究了为何这些成本很重要以及解决这些成本问题的方法。该白皮书是全球价值链政策系列的一部分。
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总统发起贸易战以及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推动欧盟与印度合作迈上新台阶的动力。本文作者详细描述了目前可持续互联的机会。改变欧洲与印度的接触方式,可能有助于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带入下一个阶段。次国家外交已经加强,日本与印度接触的方式可以为欧洲国家提供路线图。
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不能再消极地以为,在任何情况下,外国公司都更愿意在美国投资。他们必须清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种政策往往会阻止投资流入。
本报告记录了亚洲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本报告覆盖了亚洲开发银行的48个区域成员国,并分析了区域和全球一级的经济联系。
作者通过跨国固定样本数据发现,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仅在2000年之前较为明显。文中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过去新兴市场繁荣和萧条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以及为什么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始终低迷。
莫迪现在面临特朗普曾面临的全球压力:对中国的恐惧、自动化和优良就业机会的缺失。这些压力驱动印度新保护主义的发展,一如美国曾经历的那样。
除了有历史意义的经济成功之外,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韧性引起了人们对了解其未来的兴趣。这是一个多样化的地区,次区域和各国的人口规模、地形和经济活力不同,脆弱性也存在差异。
自动取款机是当今促进现金支付便利性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过程(无现金支付、电子商务和在线银行)正在对自动取款机构成挑战,并给欧盟的现金基础设施带来压力。
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美国阻止世贸组织重新任命法官是该组织出现体制危机的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不当贸易行为也是这一危机的一个重要成因。
当前“自由世界的领袖”完全鄙视多边合作,认为国际经济是零和游戏,我们很难预见谁能提供人们视为经济稳定和增长先决条件的那种领导力。
中美当前的紧张局势的重点不在于大豆销售,而是这两个大国如何在21世纪确定它们的关系。不过,解除“中美共同体”或不能阻止中国积累力量来真正地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这也取决于中国的国内动态,以及北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海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我国第十二个,也是实施范围最大的自贸试验区正式扬帆起航。和已有的11个自贸试验区相比,海南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传递出许多新的政策信息,其中,有四大亮点:明确了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打基础的发展目标;在扩大开放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实施范围覆盖海南岛全域,有助于提升开放政策协同性;制度与政策设计的学习效果和集成创新优势明显。
“一带一路”建设的各种合作平台和机制已经搭建起来,但行稳方能致远。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的经贸合作,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进一步发掘贸易潜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市场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潜力需进一步激发;由市场主体、社会主体搭建的合作机制还不多。而想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在于激发建设“一带一路”微观主体的活力。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撬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能合作的资金杠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投融资合作机制不仅契合了当前中阿双方发展的需求,也是新时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助于推动中阿“一带一路”建设。
本文欲通过明确考虑劳动力市场摩擦来填补贸易文献中的空白。文章表明,劳动力市场摩擦可以成为比较优势的来源,因为劳动力市场条件改善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显示 12792 条中的 8421 到 844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