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政策简报以埃塞俄比亚为研究案例,揭示了中国在非洲之角参与度的动态。该简报坚持认为,尽管欧盟和中国在非洲之角的活动在思想和政治利益方面往往有所不同,但在经济和安全利益方面存在重要的互补性。
欧盟和日本正在缔结两个合作伙伴协议,以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简化政治和安全合作以及提升共同利益。在英国脱欧和中美贸易战之后,欧盟和日本的合作伙伴协议明显具有特殊的全球意义。协议生效后,将发出强大的信号——欧盟和日本不会选择退出公平和开放的贸易体制。
全球势力正在竞相塑造新型经济和数字贸易的未来。近年来,逐渐出现三种群体: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以欧盟为代表的监管者和以中国为代表的重商主义者。在这些群体竞争时,科技的不断变化会带来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甚至有可能对达成很大共识的领域提出质疑。
拉丁美洲的外部环境已明显恶化:贸易条件变糟、外国直接投资减少或贸易流量下降。外部不确定性可能加剧国内的脆弱现状。因此,拉美需认真对待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
本文回顾了到目前为止的监管合作经验,以及发达经济体参与的涵盖监管合作的近期贸易协定条款。作者主张,贸易官员应重新考虑贸易谈判的形式和设计,吸收采用了实验者们富有洞察力的治理方法的体制机制,从而扩大国际监管合作的范围。
随着美国发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其通过限制对华高端产品出口来遏制中国技术崛起的意图已昭然若揭。作者认为,虽然这种保护主义态度是一个障碍,但中国应将其视为一个加强与亚洲邻国和欧盟关系的机会。
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影响力日益上升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适应全球化新形势和世界政治经济新变局,积极引领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正是我们需要向国际社会提交的“答卷”。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海外投资总额屡创新高,标志着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随着“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中国的对外投资能力不断提升。从本期开始,美世将逐步分享美世“走出去,探行新丝绸之路”系列观点文章 ,该系列将围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与剖析。
由于本土及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辆及出行服务市场。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市场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在全球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也由2007年的9%增至2017年的30%。麦肯锡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由于担心与美国的贸易协议将导致美国接管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英国公众迅速对英美贸易协议加以反对,试图阻止“有害”产品进入英国市场。英美贸易协议的反对者往往夸大了风险,特别是在食品标准方面。英国脱欧的最大好处之一是有机会摆脱欧盟在食品立法、化学品和药品等领域过于谨慎的做法。
中国在格鲁吉亚的重要性日益加强。与一些西方国家所持的保留或怀疑态度不同,格鲁吉亚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格鲁吉亚政府把自身定位成南部欧亚走廊的枢纽。2017年,格鲁吉亚成为欧亚大陆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为了促进交通运输,格鲁吉亚还在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格鲁吉亚还在利用第比利斯丝路论坛一类的平台宣传自身地位。但是,新丝绸之路能否给格鲁吉亚带来纯粹的双赢尚需观察。
越南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又是"一带一路"在地理上覆盖的国家,因此注定将从这个倡议中获益,也表示欢迎这项倡议和相关的实施原则。但是,由于中越两国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关系,越南对这一倡议的反应仍然比较模糊。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担心,中国试图通过该倡议支配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和40%的全球贸易。"一带一路"将中国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联系起来,从而替代增长缓慢、保护主义抬头的西方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转移国内储蓄和工业产能的渠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民营和国有企业"走出去"并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新技术提高了生产率,这是高薪工作和经济增长的基础。虽然新技术取代了一些职位,但也释放出了创造更多工作的反作用力。亚洲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该通过确保工人免受新技术的负面影响,并准备利用新机遇来应对技术挑战。
数十年来,美国和欧洲的合作伙伴关系一直是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的根基。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西洋两岸关系面临诸多危险。不过,将双方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最终超过了可能使他们分离的因素。美国和欧盟仍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它们如何处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问题不仅影响它们的经济关系,还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与升级同中国的贸易战相比,特朗普对亚马逊开火,对于美国商业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可能更加危险。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必须以法治化、程序化为支撑。特朗普似乎在刻意为打击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的财政状况而炮制合法化的政策。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实际目标并非针对美国和中国的双边贸易赤字,而是试图阻碍中国向技术高端领域发展。美国和中国都瞄准了彼此的最薄弱环节。美国以打击中国未来的技术能力为目标,而中国以打击美国出口商的当前收入作为回应。
中美升级版的“600亿美元”过招后,特朗普挥舞贸易大棒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反而用力过猛,直接威胁到“中国制造2025”。这也意味着,美国通过“232措施”威慑其他贸易伙伴的招数对中国失灵了。自然,对别国舞大棒、自己吃萝卜的“美国优先”,在中美贸易争端的前两个回合也未奏效。
关于贸易政策、可持续性和人权之间基本关系的争议近年来被广泛讨论。已经收集的劳动条款经验可以为未来贸易政策工具的形成提供结论。文中介绍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可持续性条款在贸易协定中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地方机构的重要性。
随着欧盟着眼于东盟以落实其在亚洲的政策互动,欧盟有必要提出战略愿景,并共同努力加强二者的经济关系,重新评估二者关系的属性,并为未来做出准备。鉴于中国在该区域越发主导性的地位,欧盟可以如何深化经济关系?欧盟必须重新思考应对东南亚经济的方法。
显示 12797 条中的 9241 到 926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