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保护主义,澳大利亚应该继续发展更为自由的市场,更好地运行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各国政府应采取更多政策,加强经济韧性和劳动力对全球经济变化的适应力。
目前,全球性问题不少,有些还相当严重,比如有些地区战事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等,而形成这些全球化问题的原因和机制是不一样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一样,这就要加强全球治理,就要对全球性问题进行规制管理,包括对相关制度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实施。全球治理工作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
柬埔寨需通过更多地投资于教育来解决人才资本薄弱、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柬埔寨还需让作为该国经济支柱的农业更富成效。它亦需加强劳动力再培训和城市规划管理。
对于将燃油价格恢复到之前水平的要求,印度政府没有屈服的余地。印度政府需要寻求与各邦磋商的机制,将燃油价格和原油价格维持在当前水平。
9月欧元硬币指数从8月的0.67升至0.71,为连续第四个月增长。工业持续增长及股市表现积极推动了该指数上升。欧元升值继续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促使剩余11个国家探索其它方法来保持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本文证明,没有美国,这11个国家可以从类似TPP的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获得显著收益。这些多边协定产生的收益将大于单个国家与美国签订的双边协定,且收益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在宏观经济改革方面,总理莫迪值得肯定。例如,央行成功控制了通胀,莫迪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亦成功吸引了外国投资。不过,微观经济改革则进展缓慢,乏善可陈。这意味着政府未能为私营部门创造有利环境,私营部门投资或进一步下滑。
亚洲的需求是巨大的,传统的挑战以及基本服务需求仍然紧迫。亚洲开发银行规划了未来十年的“2030年愿景”,它明显需要考虑新的方法,但是亚洲未完成的大量工作仍然需要成为优先事项。
中新两国正通过分享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挑战相互学习。一方面,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住房和社保制度等治理方式上,中国应继续谦虚地向新加坡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加坡人正意识到中国的快速发展。
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于2004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由于对某些关键问题缺乏共识,协定仍未实施。本文认为,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不应仓促,需重新调整自身的自贸协定办法,以便对全球贸易范式的迅速数字化有充分考量。
莫迪执政以来,中印经贸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印度整体经济表现的缩影:中国对印投资额快速增加,但是印度出口依旧疲软,对华贸易赤字居高不下。2016年,中印双边的贸易总额为700.8亿美元,不仅没有达到双方2015年设定的1000美元贸易额目标,比起2015年716.3亿美元还缩水了2.2%。同时,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仍在不断扩大中,2016年赤字已达465.6亿美元。印度在暂停铁矿石等原材料对华出口以后,始终缺乏适销于中国市场的出口产品,导致贸易赤字常年累积。
在美国大部分都市,包容性增长依然是例外,而不是规则的。当地社区若被重塑为影响雇主和工人的社区,则应对当今最典型经济挑战的可能性就更大。本文探索了美国都市经济包容与增长间的联系,对企业和工人的影响,以及区域经济策略如何消除阻碍包容性增长的壁垒。
美国政策制定者应该特殊考虑为来自欧盟的高技能专家提供更加开放的移民政策。这最终将惠及美国经济。大西洋流动方面具有深度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但是劳动力的流动方面却并非如此。赋予跨大西洋高技能劳动力更加自由的流动性对于维持和加强双边经济关系具有潜在的关键作用。
2014年5月,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取得选举胜利,并承诺将做出彻底改变。该党的选举宣言列出了威胁印度社会的许多问题,同时表示将保护社会价值观并在经济、农业、能源、教育和治理领域实施“迫切的变革”。本文作者认为,如果莫迪政府用实施外交政策的劲头积极处理国内问题,那么印度将最终发挥其巨大潜力。
区块链实际上是历史上所有交易的记录。它一种是没有中间人的金融交易方式,正在为人们创造交易的新途径,可用于记录交易、验证身份和建立合同。这将颠覆金融服务行业,并大为提高效率。
在近期于马尼拉举行的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相关国家的经贸部长认可了一系列涉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关键要素,这将指导11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各国应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作为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起点,谈判和创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进程也可作为各方建立互信的措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引领全球化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将经济发达的西欧经济圈和经济活跃的东亚经济圈紧密连接起来,中间的广大腹地是经济发展实力较弱但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化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合作,可以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区域合作的互利共赢。
对非洲国家而言,加强并深化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合作,是非洲实现一体化与发展、谋求联合自强的时代需要。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而言,发展中非关系既是一种历史情结,更是一种美好理念。中非关系正以其鲜活而生动的实践向世人昭示:“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将给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也将帮助非洲兄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了《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出炉。经济复苏是好消息,但仍存在很多挑战。根据该报告的数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来,由于领导者和决策者方面为支撑竞争力和提高生产力所进行的必要改革普遍失败,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景仍存在风险。
近几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规模快速增长,稳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工程承包商中,中国企业有65家;全球每五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就有一个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2017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新签合同额达123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显示 12756 条中的 9921 到 9940 条结果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人气旺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山东港口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吞吐量和航线实现“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