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韩国就业创造项目的意义重大,相关实践依然十分落后。该项目旨在促进适应性并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事实上,这个项目需要进行广泛改革,以妥善应对外部挑战并保护个人而不是公司,同时刺激经济内部的代谢过程。
特朗普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未来5年里全球80%的经济增长将来自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在高度相互依赖的当今世界中,国际贸易的重商主义观点不再站得住脚。实行现有多边框架(比如WTO)内的贸易政策比单纯发动贸易战争和强加高额进口关税会更加有效。
,2016年,欧洲主权债券收益率降至了历史低位。本文的目标是了解利率当前如此低的原因,并判断是基本面因素造成这一现象,还是非常规货币政策人为压低了利率。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包容开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仅涵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其他国家也可以参与进来,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合作。G20成员国也可以在“一带一路”平台中深化合作,加强经济往来。
当前,世界经济欲振还休,贸易保护事件频仍。9月初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为提振全球经济提供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方案,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正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借贷机构作为信息中介机构的定位,禁止设立资金池;网络借贷机构经营活动必须在线上,不得在线下从事营销活动和宣传。这对P2P网贷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后续还将如何调整?
本文对数字单一市场的现状和该市场中打击消费歧视的相关措施进行了评估。本文对网络环境中的歧视性行为进行了概述,评估了歧视问题的严重性,并讨论了合理和不合理的地域屏蔽间的差异。本文还有对欧盟委员会针对地域屏蔽、便携性和包裹递送,以及欧盟委员会竞争总署有关视听内容分布调查的建议进行的深入分析。
“金九”将尽,“银十”将来。楼市风景依然呈现喜乐不均的景象。而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的局面,也迫使一些地方不得不加码调控。苏州、南京、合肥、杭州、厦门等地都已经出台限购或限贷政策。其中,南京更是在9月26日正式启动限购之后连环出击,在当天晚间又对外发布了“宁十三条”新政以进一步稳定商品住房价格。
2016年9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就电力债务问题达成协议。巴勒斯坦当局将向以色列电力公司支付债务。在政治进程完全冻结这样一个时期,该协议对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当局之间的制度化合作模式至关重要。
继退欧公投之后,英国当前的经济政策辩论充满无知,这令人惊讶。尽管自公投以来英镑已经贬值逾10%,而且现在看来还会继续下跌,但英国经济政策辩论并未重点考虑如何管理英镑贬值可能会产生的通胀效应,而似乎侧重于如何进一步扩张英国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降低英国经济复苏放缓的可能性。
印度的出口前景似乎依然不错,印度财长亚特力曾向来访的美国商务部长普利茨克表示,希望印美贸易额增涨五倍,由目前的1090亿美元升至5000亿美元。这一颇具雄心的目标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印度工业的发展。
虽然官方贷款有助于预防危机,但乌克兰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最需要的是私人投资的增加。不幸的是,由于外汇市场长期受到行政控制,投资者的信任被大大削弱。解决这些问题、反腐败改革和私有化取得切实成果并与议会协作进行养老金改革将成为乌克兰坚定推进改革的重要信号。
尼日利亚央行仍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如果外汇储备短缺现象得到抑制,且新机制获得可信性并催化了外来投资,政策制定者应专注于奈拉的自由浮动。
英国现在更加依赖全球市场,而不是欧盟的内部市场,这促成了英国脱欧。认为英国可以凭自身力量获得国际市场的准入特权也起到了促进脱欧的作用。但是,英国脱欧产生的经济变更能否兑现公投时脱欧派承诺的利益,答案仍不明确。
G20杭州峰会让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此次峰会成功召开,向外界传递一条最核心的信息:全球化进程对人类有益,但需倡导新型全球化。然而时移世易,当前全球化进程正面临转折。在未来全球化的进程里,中国势必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G20杭州峰会或将成为历史的节点。
美国知名电视制作公司迪克·克拉克工作室和万达集团旗下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展开排他性谈判,万达打算出价10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尽管谈判离最后达成还有距离,是否能够完成收购也未可知,但在美国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随着人民币信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持有人民币,这对人民币投资提出了需求,所以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出现,以便满足日益增长的相关需求。最后,随着人民币交易量的增多,离岸人民币汇率会更能反映市场的客观情况,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也会加快。同时,还会促进人民币尽快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转化。
《G20创新增长蓝图》将使各国在理念上有共识、行动上有计划、机制上有保障,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前景,形成创新增长的长效创新机制,推动实现世界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那么,创新扎根何处?创新的源泉之水来自哪里?
近日,经济学界对于产业政策的争论日益白热化,张维迎炮轰产业政策,认为“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林毅夫则指出“经济发展有产业政策才能成功,经济学家不要一概反对”。争论在学界掀起一片热潮,很多学者纷纷撰写文章来讨论产业政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并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两次都发挥了关键作用。2015年我国财政收支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8%,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及其宏观经济影响对科学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正确运用宏观调控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显示 12784 条中的 12141 到 121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