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老班列(遂宁—老挝)发车仪式在遂宁高新区西部铁路物流园举行。
12月1日,从合肥国际陆港获悉,2017年11月30日,为突破原有平台的局限性,合肥国际陆港公司应运而生,开启了探索丝路的远行。五年间,合肥中欧班列的汽笛声响彻欧亚大陆,编织出一张国际物流网络。
中国商务部12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9185.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7.2%,增速比前三季度下滑1个百分点。
12月1日,中国—东盟经贸中心资质认证服务点在南宁市揭牌成立,将为水果等特色产品出口东盟市场提供相关资质(认证)服务。
12月1日,南宁海关通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今年1月—10月,广西钦州港口岸进出口值达89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3%,创历史新高。
自2018年厦门成为福建首个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南平、宁德两市又紧随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之后,日前再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12月1日,从成都海关获悉,12月1日,一批搭乘中老铁路(万象—成都)进口的262吨木薯淀粉,经过海关关员现场查验后,快速完成了全部清关手续,顺利进入国内市场。
12月1日,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杨杰一直看着运输叉车来回穿梭,直到他们的最后一箱货物装载上中老国际货物列车“澜湄快线”。
12月1日,满载着天津自贸通外贸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批约8.4吨出口货物的集装箱,运用海关“抵港直装”模式,从企业直接运抵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岸边,随后,该集装箱被第一时间装载上“东方水手”号集装箱船,这标志着天津新港海关今年运用出口“抵港直装”模式作业量达到40万箱。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12月1日在广西南宁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以来,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为中国大陆与东盟经贸往来带来重大利好。他呼吁台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开拓事业发展“新蓝海”。
“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超出预期,但我国外贸稳中提质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在近日中国贸促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说。
记者从河南省机场集团获悉,在符合国家防疫相关规定、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郑州至赫尔辛基洲际定期客运航线将于12月21日起恢复,相关机票已开始预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日表示,在双方高层的政治引领下,中欧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今年前10个月,中欧贸易额达到7114亿美元,增长6.3%。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12月1日7时25分,一架从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起飞的B737-800全货机缓缓降落在浙江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标志着宁波至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临近年底,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出口量涨势明显。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两港(上海港、宁波港)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线条已达到36对,其中上海港13.5对、宁波港22.5对,业务辐射全国17个省市,覆盖60多个地级市,今年预计完成200万标箱,同比增加40万标箱,增幅25%。
第三届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高层论坛“RCEP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与辽宁自贸区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于11月30日以线上会议和直播的形式举办。
商务部1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9185.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服务出口23581.5亿元,增长18.1%;进口25604亿元,增长16.4%;逆差为2022.6亿元。
从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获悉,该中心计量科学研究院日前完成为上海俄贤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大连俄贤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分别位于京唐港和营口港的共计十多台电子皮带秤和多台电子汽车衡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多次技术服务,助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30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10月,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2021年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达7033.76亿元,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实现量质齐升。
11月26日,在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玉衡先锋”号滚装轮首条“上海港-波斯湾”班轮航线正式起航。3859辆奇瑞、江淮、吉利等国产品牌汽车在外港海关监管下,搭乘该滚装轮运往波斯湾。
显示 21656 条中的 3261 到 32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