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掘金”跨境电商新赛道。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跨境电商平台快速发展、海外客户采购习惯向线上转移等因素,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快速发展,已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基于此,记者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展开调研。
近年来,东南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潮高涨,网约车、外卖、电商、移动支付、直播产品等领域陆续涌现出大量的企业公司,在此背景下对云的需求量激增,而中国正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者,中国云厂商对于这些场景也有着更丰富的经验。
在通货膨胀、电价飙升背景下,欧洲民众希望通过提高电力自给能力来控制家庭用电成本,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备受青睐,吸引资金大量流入欧洲光伏市场。不过,欧洲光伏企业也面临不少挑战,投资者需谨慎投资欧洲光伏业。
在近年美国联手盟友推动对华经贸“脱钩”的大背景下,德国也有一批政治人物主张采取行动呼应美国,在华德国中小企业是否会受政治风向所扰。基于此,记者走访了400多家德国中小企业落户的江苏太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愈发活跃,日本竞争压力大幅提升,开始着力调整策略以确保竞争优势。与我“一带一路”倡议相比,日本基建出口战略重点从五方面着力增强日本在东南亚基建市场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新两国在经贸交流、人员往来、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对中国企业在新发展而言,未来在农业、食品、旅游、教育、金融、环保先进技术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市场广阔。
业内人士指出,《意见》对于我国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外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7年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试运行班列开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从倡议到共建,已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是面积最大的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和环地中海国家。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向东转”的外交政策势头明显,分析指出,新形势下,阿尔及利亚将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中阿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企业赴秘鲁投资仍需注意几方面的风险。第一,秘鲁多年以来政局不稳,近期经济失衡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安全风险升高;第二,包括罢工、游行在内的活动时有发生,或对企业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第三,秘鲁一直存在环保和原住民问题,此前也有企业因为此类问题停工或赔偿。
7月28日,欧盟正式公布了获得批准的新电池法。经过六个月过渡期后,新法规将于2024年2月18日在欧盟所有成员国内正式实行。
近期,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秘书长、埃及前驻华大使阿里·希夫尼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拉近了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希望“一带一路”成员国的智库和研究中心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进一步促进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
近期阿根廷推出多项欢迎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和举措,引发国内国际广泛关注。分析指出,阿根廷近期与我续签的本币互换协议对于其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可谓是“及时雨”。但企业需注意阿根廷政治形势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政策风险。
近十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增强,公众了解中国的直接渠道不断增加,马来西亚公众对中国好感度有所提升,但他们建议中方少用“官腔”,创造更多直接“对话”的机会,提升各层级接受外媒采访的工作能力,善用智库等第三方进行观点传播,用展现中国在复杂情况下不断发展的真实故事赢得更多海外媒体及公众。
纳米比亚政府6月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内阁已通过矿业与能源部提交的关于限制出口未加工的如锂矿、钴、锰、石墨和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的提案,以最大限度发挥其矿产资源的价值。声明中并未明确出口禁令的具体生效时间和执行标准,给在纳进行矿产开采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带来直接投资254亿美元,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十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创造多重发展红利,成为中巴友谊“新标杆”。
在中国和文莱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建成落地,当中就有中文合资企业运营的摩拉港。摩拉港至钦州港集装箱直航航线近日开通,将以文莱为中心的东盟东部增长区与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起来,提升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也将为中文两国合作带来新机遇。
中央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规则标准的对接、制定上受到发展阶段、技术储备、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课题组建议,央企要从加强政策沟通对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和运用好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推动国际标准对接、加快科技研发和规则标准布局等五方面着力,推进“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
中央企业智库联盟以“‘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案例研究”为题,组织开展2022年重点联合课题,针对电力、电信、石化、汽车四个行业开展案例研究,盘点“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总结央企在项目实践上的相关经验。
我国入境游恢复以来,外国游客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入境游回暖迹象明显。舆论认为,要真正实现入境游复苏,仍需从顶层设计、产业链恢复、对外营销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放开对入境旅游的限制,实施“入境游振兴计划”,塑造中国式入境旅游吸引力,以入境游为抓手讲好中国故事。
显示 2547 条中的 561 到 580 条结果
走进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
走进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
新华全媒+丨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世界“链接”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