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股力量正在支撑着印度信息技术行业熠熠生辉的前景: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将业务数字化;它们正在将更多活动转移到云计算上;工作远程化。而印度程序员成本低、有能力,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提供帮助。
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放松旅行限制。有些旅行会很快恢复。事实上,即使在疫情最严重时,必要的出差仍在继续。
20世纪,政府经常使用租金管制来保持租金负担得起,尤其是在住房稀缺的危机时期。现有研究表明,租金管制具有不良副作用,例如整体社会福利损失、市场分配不当、住房供应下降和流动性下降。然而,很少有研究考察租金管制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
作者认为,欧盟成员国不应停止扩大碳排放交易计划以限制能源价格。相反,他们应该增加对贫困家庭的收入支持和对绿色投资的激励。需要更高的碳价来加强减排的激励措施——例如通过减少能源消耗,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等。
欧洲依赖俄罗斯经济众所周知,尤其是依赖石油、天然气、谷物和氖等一些矿产品。让俄罗斯经济与西方脱钩会付出代价,但它们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也十分严重。2020年,欧盟不到2%的进出口总额来自俄罗斯,而对俄罗斯经济而言,这一比例为34%。
俄乌冲突发生后,欧洲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但俄罗斯天然气一直不间断地流向欧洲,包括经乌克兰过境。就目前而言,俄罗斯-欧洲的天然气贸易似乎一直处于风暴中心。但它能否不受本世纪这一最大地缘政治危机的影响?如果俄罗斯停止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会怎样?未来俄欧经济关系是否有正常化的前景,或者损害无法修复?
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设立工厂,并开始生产“Model 3”型电动汽车。此举带来了类似在中国生产iPhone给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带来的好处,本土供应商必须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达到国际标准。这促使中国制造商开始加速转向电气化。
德国思爱普公司仍是欧洲最强科技巨头,年销售额接近300亿欧元,市值达1230亿欧元。为何思爱普能保持欧洲顶级数字公司的地位这么长时间?为何欧洲没有诞生Apfel或Amazonie?欧洲最终会出现这类企业吗?欧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市场法》能否加速这种发展?
未来几个月,粮食供应减少和价格上涨将持续存在。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出现历史性上涨,全球通胀将飙升。随着主要原料价格的大涨,人道主义需求和政治风险将增加。许多国家已经在实施出口限制以确保本国供应,这同时加剧了大多数脆弱国家的问题。
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直接成本,随之而来的供应链中断,能源、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空前”上涨,以及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无疑导致欧洲的疫后复苏明显延迟。然而,欧盟成员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种经济冲击的影响,具体取决于它们的贸易风险和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为确保安全和公平地使用人工智能,需要不断更新和严格监管。本文解释了与人工智能的资金、开发、供应和监管相关的挑战。它研究的是狭义的人工智能,即用于特定任务的系统和应用程序。
尽管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欧盟和许多与北约结盟的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广泛的贸易限制,但软件、在线服务和媒体服务迄今并未明确受到美国或欧盟的制裁。这些不是传统的制裁。针对软件、线上和线下媒体以及其他在线数字平台的制裁措施无法孤立地发挥作用。
印度出于多种原因需要维持与俄罗斯的关系。它是迄今为止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商,据估计,印度高达60%-85%的国防装备来自俄罗斯。尽管印度一直试图使其军事装备多样化和本土化,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或短期的提议。
尽管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运或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进口,但欧盟却有所退缩,计划在2030年前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停止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既困难又昂贵。而与天然气相比,石油和煤炭市场是更具全球性和流动性的市场,并且较少依赖欧洲天然气进口管道等刚性基础设施。
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逐步取消也标志着影响各方的能源政治发生重大转变。对于俄罗斯来说,失去欧洲市场意味着巨大的收入损失和未来对中国的依赖加深。虽然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将付出高昂代价,但从长远来看可以改善欧洲的供应安全。
在一个已经发生变化并正在进入一个多极地缘政治和多元文化时代的世界中,拉美应该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和平地区,不干预大国之间的霸权争端。
欧盟90%的天然气消费量来自进口,2021年俄罗斯占据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5%。欧洲国家正在重新考虑他们的能源状况,特别是他们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强烈依赖。
美国、德国和法国均表示,为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欧洲和美国必须更加关注内部市场,将产业和就业岗位从世界其他地区转移回国内,扭转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化趋势。这听上去很有道理,却与现实相差甚远。
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能源需求量还在继续增长。因此,保障能源安全是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议题。欧洲国家为确保能源供应而进行的斗争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这一目标。
全球经济正处于压力之中,通胀已经急剧上升,而美联储也开始了紧缩周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了通胀压力,加上制裁对运输时间和供应链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几个月供应中断或再次加剧。与之前的预测相比,作者将202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了1个百分点,将2023年下调了0.4个百分点。
显示 5601 条中的 2081 到 210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