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分析师Andrzej Dabrowski在《美国的疫苗外交或难敌中国》一文中表示,2020年12月美国第一批疫苗可在医院接种。得益于“翘曲速度”公私合作计划,特朗普政府暂时取消了多项疫苗规定并提供资金加速疫苗研究生产。美国政府和国会批准100亿美元资金支持制药商。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中心发表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研究员Smruti S. Pattanaik题为《影响力竞争:中国、印度与南亚疫苗战》的文章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暴露南亚医疗基础设施的糟糕状况,也重新点燃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竞争——两国争相向陷入疫情困境的南亚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初级研究员Sohini Bose等发表题为《印度及其邻国的疫苗外交动态》的文章称,2021年初,为推进“邻里优先”政策和履行地区“网络安全提供者”职责,印度开始优先向邻国提供新冠疫苗。1月至4月期间,印度向地区邻国出售或提供了1954.2万剂疫苗。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Hiddai Segev和Galia Lavi在《中国通过疫苗竞赛扩大全球影响力》一文中表示,在这场全球流行的新冠疫情中,各国寄希望于新冠疫苗来控制疫情复苏经济。由德美辉瑞公司(Pfizer)和美国莫德纳公司(Moderna)开发的疫苗获批上市,以色列已批准使用该疫苗。
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比利时)高级研究员Michael Leigh在《中俄通过对外疫苗合作提升软实力对欧盟的启示》一文中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持续蔓延,中俄两国在欧洲地界上大展拳脚,告诉欧洲人什么是软实力。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德国)发表国际事务协会研究员Ivana Karaskova一文《中国在中东欧的疫苗外交》。作者在文中表示,俄罗斯“卫星V(Sputnik-V)”疫苗被广泛接受,也使得中国疫苗逐渐成为西方疫苗替代品。卡拉斯科娃认为这会逐渐破坏欧盟的抗疫努力。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近期陆续发表题为《中国在东南亚的疫苗外交研究》《印尼-中国疫苗合作与南海外交》的文章称,西方国家囤积新冠疫苗导致2021年上半年世界其他地区疫苗供应紧张,进而增加全球对中国疫苗的需求。根据中国外交部,截至6月2日,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并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
在阿富汗重建问题上,中国需对美国未来的“破坏性作用”保持清醒认识和相应防范,以确保中国在阿的“建设性介入”行稳致远。但无论如何,中国都不宜将中美博弈带入阿富汗的重建进程,因为那样不但违背中国“建设性介入”的初心,更易制造一个更加动乱的阿富汗甚至更加动乱的周边地区。
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冲突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鉴于国际经济体系的这些变化,欧盟正被迫提升其全球地位。欧盟应制定一项可以由欧盟在未来几年在多个层面自主实施的全面对外经济政策战略。这一更加自主的对外经济政策战略不仅需要国际成分,还需要国内成分。
据统计,2021年二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12.2%,高于中国7.9%的增幅。这一横截面数字马上让美国媒体和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浮想联翩。《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美国和中国正在眼下这场经济增长竞赛中互换位置。
在中国寻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氢将是未来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的抗疫斗争代价高昂,但也被证明是成功的。8月16日,中国本土新增感染病例降至仅6例。疫情的范围和规模都开始缩小。显然,中国在应对德尔塔病毒方面十分出色,它在之前的疫情中未被击败,现在也必须取得成功。
在德尔塔肆虐令人忧心的背景下,中国的病毒清零战略仍然合理。如果采取其他策略,那么中国几乎不可能把病例数控制在医疗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换句话说,因为新变异毒株的R0大幅提高,病例增长曲线越来越难以变得平缓。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不仅仅围绕着援助,而是围绕着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围绕贸易、投资、开发性金融和其他旨在促进非洲增长的合作形式。因此,中非关系具有很强的经济重点,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有助于促进非洲大陆的经济转型。
“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受益者主要是男性。发展项目本可以对社会各阶层女性产生积极影响。让她们通过政治机构或受尊重的组织参与初步项目规划程序,可使女性在以后的项目阶段有更多代表性。如果北京希望实现真正发展,必须认识到并开始缩小“一带一路”倡议的性别差距。
G7峰会美国力推的“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议为印太地区输入了潜在的新血液。但它主要基于民主的基石,且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3W目前是“供应驱动的”,而不是围绕发展中国家的优先事项制定的,B3W的信任和信誉或因此受到影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上周发布报告说,在今后20年内,全球变暖的幅度可能会达到或超过1.5摄氏度。报告说,如果各国在这个10年内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升温幅度可能会控制在1.6摄氏度以内。专家们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将是这些努力的核心。
“尼克松冲击”后,美国向着金融资本主义狂飙突进,中国则利用美元金融发展实体经济,GDP快速增长,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
近期,美国联手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和北约组织发表联合声明,指责“中国的恶意网络行为”。声明重点援引微软服务器遭受网络攻击的事件,声称“中国黑客”利用微软漏洞开展攻击。值得注意的是,动员盟友采取集体施压的情况在当今的中美关系中并不少见。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资源要素禀赋格局调整将推进产业链重新布局。未来全球产业链将呈现区域化分布、数字经济优势凸显、生产方式绿色低碳化成为额外门槛等特点。中国应主动顺应重塑趋势,抓住整合提升的机遇和空间。
显示 8056 条中的 4161 到 418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