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32%的受访澳大利亚人表示“非常”或者“某种程度上”相信中国会在世界上“负责任地行事”。这一结果同比下降20%,也比上一次最低的2008年低15%。这是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开展民意调查15年来,澳大利亚人对中国信任度最低的一次。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6月2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作为全球参与者,“数字丝绸之路”将让其拥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要审慎考量中俄两国联合政策的影响。展望未来,密切关注中俄合作在现实世界中呈现的具体方式,对于美国制定有效方法以解决冲突、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及在大国竞争时代占据主导地位至关重要。
根据中俄官方联合声明,它包括捍卫多边主义、世界贸易体系、联合国权威和国家主权的必要性。更有意思的是,双方首次决定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不仅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而且还通过共同参与技术开发,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展开合作,目标直指打破美国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局面。
作者认为,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国家应该确定与中国具有共同战略意义的领域,以便能够进一步将中国纳入全球规则秩序,并将中国作为建设性的参与者,这或许有助于改善这些领域。在美国退出多边主义而俄罗斯似乎倾向于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际,这尤其适合。
自2017年年底以来,巴基斯坦建成了六个大型火电项目,其中三个项目属于中巴经济走廊。这六个项目发电量占巴基斯坦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0%。不幸的是,鉴于巴基斯坦经济增长低迷,它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新增发电量。与此同时,中国按商业利率向走廊项目的贷款,未来如何以高利率偿还这些贷款对巴基斯坦来说将是一个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绝非一帆风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认识,心存戒备。对此,有人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来处理出现的问题:要求中国改变经济体制;中国不做改变,人们需要接受世贸组织须适应不同的经济体制。事实上,存在更有前景的第三种方法。
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曾因印度不愿为其他RCEP成员国(特别是中国)提供产品的关税减让和市场准入而濒临崩溃。鉴于莫迪已成功连任总理,现在是结束旷日持久的RCEP谈判的一个理想时机。
日本大阪G20峰会召开在即,一些分析师和决策者对中国和美国将达成贸易协议的前景感到悲观。如果他们的预测准确,全球金融市场将遭受巨大冲击。对此,本文认为,尽管中美达成经贸协议的前景可能会变得更加黯淡,但双方仍十分有可能达成协议。
稀土是在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冲突中的最新热点。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垄断者”,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非凡的市场力量。2017年,中国生产了世界上79%的稀土氧化物。相比之下,石油输出国组织仅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1%。因此,中国政府有相当大的空间利用稀土作为外交纠纷的杠杆。
东南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战略合作伙伴,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东南亚是连接中国和西方的“中途站”,该地区也是“一带一路”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寻求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东南亚国家可利用自身优势,从中挖掘增长机会。
2019年6月20日,驻南非大使林松添接受南非主流媒体独立传媒集团专访,就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中南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等问题介绍情况,阐述中方立场。
美澳同盟的未来必须牢记这一现实。为了继续取得成功并继续发挥作用,美澳同盟需要为未来的挑战制定一个现实的路线图。该路线图需要分析中国的目标以及美澳正在出现的反应。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美国为了自己而重塑国际行为准则的一种战略尝试,那么,逻辑就清晰了。中国庞大的国内储蓄让其能够把这些盈余用作外交政策工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都受到国内利益支配,国家行为者几乎不可能只因为国际压力就同意削减其经常账户和贸易盈余。
近几个月,席卷中国的非洲猪瘟已蔓延至东南亚:猪瘟于2月从中国越境进入越南,随后逐渐向南推进,并于4月蔓延到柬埔寨。下一步或将进入泰国。事实上,鉴于监测的不全面,猪瘟或已传播到泰国或其他国家。
实际上,稀土并不稀有,但精炼稀土有很大环境成本。多年来,中国一直比其他国家更愿意承担这一成本,进而成为精炼稀土和稀土产品制造方面的领先国家。美国通过阻止本国企业出售半导体等元件来阻碍中国科技巨头的发展,中国则可以切断稀土产品的供应。
美国的天然气供应过剩,正在寻求新的市场,而中国有着巨大的天然气需求。液化天然气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缓解紧张的中美关系紧张局势,因为中国寻求用更清洁的燃料填补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空白,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将有助于减少贸易赤字。
2019年5月,印度、日本和斯里兰卡三国政府签署备忘录,在科伦坡港口东码头新建一个集装箱码头。科伦坡港是西南亚最繁忙的港口,是连接欧洲、中东、非洲和亚洲的海运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合作,一方面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以及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基础性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夯实了合作基础、搭建起实践平台。未来,还可以从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四个层面发力,加快实施职业教育配套工程。
要实现《巴黎协定》在21世纪末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很可能需要部署减碳技术。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应避免陷入碳密集型燃煤发电技术的泥潭,并实现从高碳发电向低碳发电的平稳过渡。
显示 8240 条中的 6541 到 656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