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中国首次领衔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在中方的推动和协调下,会议将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在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等重要领域建章立制,在G20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迈出关键步伐,为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贾晋京说,G20成立以来,主要侧重于通过周期性政策来解决增长问题,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这在历届G20峰会上都得到了体现。好处是能够较快遏制危机的蔓延等,坏处是掩盖了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而近几届峰会成果体现出,G20正逐步向结构性政策转变,进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梁启超曾把中国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套用梁氏划分,当下的中国已到了第三个阶段,但中国社会恐怕还没有完全做好能力筹备、思想储备与心理准备。G20峰会肯定解决不了目前所有全球难题,但举办一场如此大规模、高影响力的全球峰会,对中国社会的磨炼与提升是相当有必要的。
如何创新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如何推动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这是B20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上半年经济增长排名表中,美国GDP实际增长1.4%,英国增长2.2%,新加坡增长2.2%。再看第31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巴西,这块曾经闪亮的“金砖”已陷入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一季度,巴西GDP同比负增长5.42%……上半年保持着6.7%经济增速的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全球经济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的挑战,上一个周期的副作用短时间内难以消弭。从华尔街金融危机起,G7峰会已经失去全球经济协调者的角色。让新兴市场也参与全球经济决策,为破解全球经济的难题群策群力,是G20存在的意义。危机从美国开始,在欧洲激化,继而弥漫全球。危机中,中国是全球经济主引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高达25%。
G20成立本身就标志着,新兴力量的崛起改变了全球地缘格局。在G20之前,G7是协调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机制。G20取代G7,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正式跻身全球经济决策圈的俱乐部,与发达国家坐在同一张会议桌前,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无力掌控全球经济格局。
G20的执行力是目前G20机制的一个重要不足,但也不至于到非常致命的程度。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国际社会一直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过去国际法都没有。之前都是G7等发达国家来统治、治理、主导。现在发达国家话语权下降,G7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到全球治理中,这本身就是人类的进步。
人民币国际化,是事关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以海外消费为例,中国人到国外消费,很难用人民币直接兑换当地货币,在汇兑外币过程中,可能存在汇差损失。“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认可度不强的缘故。”王文解释,要实现国际金融秩序的平等和民主化,G20峰会就是一个谈判协商的重要平台,本次峰会上的议题中也涉及到了这些内容。
在王文看来,不论是议题设置还是主题,都凝聚了中国长期以来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兼顾不同类型经济体诉求的平衡立场。峰会主题的四个关键词不但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也紧扣世界结构性改革的脉搏,二者分别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关于新自由主义之不死、之再生、之愈加强大,学界也在尝试给出各种解释。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因素被认为与这一惊人的反常现象有关,即:巨型企业的崛起,金融霸权的确立,社会控制的深化和意识形态的稳固。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的严峻状况,中国与世界舆论最近对于本次峰会将要商议的内容和可能达成的共识,已有很多分析和猜测。庞中英表示,在世界共同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背景下举行的本次G20杭州峰会,需要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提供方案。
当前,G20已经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平台。相比于其他的政策协调机制,G20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各国经济逐渐分化,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已经陷入困境:面对各种紧迫或长期的复杂问题,各国政府束手无策;各项已经确定的合作意向迟迟难以推进;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地位发生了关键性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却没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这一现象反映了全球各个经济体的结构及它们所选择的战略中的瑕疵。本文将分析这两个现象相互间的联系。
量子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让窃听或拦截通讯行为更为困难。但量子通信系统可能并非铁板一块。可以肯定,这一系统的量子部件都是安全的,但这一系统也包括电器元件和人工操作。这些新系统中存在薄弱环节,而这些薄弱环节将成为打击的目标。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
如果拉丁美洲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拉美工业的状况将恶化,拉美国家利用反倾销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能力将减弱。拉丁美洲可逐步采取措施,保证其与中国的商业关系给该地区带来可持续和公平的社会经济增长。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大伞之下,培育贸易与投资机会将成为G20成员的首要任务,而且三个全球性大国――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都在各自开发它们自己的跨国贸易路线计划。这些重大贸易计划可以成为国家间合作与经济增长的契机,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未来冲突之源。
如今,G20迎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关键时刻。危机应对,侧重于化解肇始于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而长效治理,必然要面向73亿人,让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相信在中国积极推动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G20杭州峰会将更多体现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让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
从2016年起,G20的首要使命已转到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来,这就需要G20这个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具有长效治理能力。G20杭州峰会将是其从危机应对机制转型为长效治理机制的里程碑。当这种转型遇上“中国经验”,两者必然会发生“化学反应”,为世界发展带来巨大的拉动和提升。
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当前,全球经济依然复苏乏力、贸易锐减,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2009年欧债危机的根源仍未解决。英国退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了金融风险,分化货币政策需要协调,全球金融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企业破坏了竞争”。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报道引用了当地一个律师的评论。他认为:第一,中国企业是个国企,背后由政府支持。不愁没有资金。第二,中国企业出的并购价格很高,“挤走了”其它国家的竞争者,显得不公平。文章还对海航的相关并购耿耿于怀,颇有微词。
显示 8038 条中的 7601 到 762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