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无疑对中国崛起成为经济和技术强国有支持作用,但不是通过间谍和政治活动,而是通过贸易、投资和法律知识的转移。澳大利亚应将中国移民视为帮助澳洲建设跨国服务经济的资源。因惧怕中国政府而摒弃这一资源的代价是澳洲无法承受的。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专家表示,中国在南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有助于推进当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布鲁金斯学会和罗伊研究所的专家则指出,应指定明确的法规一视同仁地管理外来投资,而非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胡乱猜疑。
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认为中国将利用此次会议宣传国内的发展议程及塑造全球经济治理;罗伊研究所专家认为G20的弹性目标持续向前推进,但仍任重道远;土耳其经济研究基金会分析师对中国将创新作为峰会主旋律的选择表示了肯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则预测了中国将为G20峰会带来的突破。
中印两国的边界问题亦未解决。印度智库GatewayHouse的专家认为,中国需同印度共同设计“新丝绸之路”方有成功机会。如中国政府想消除印度的不信任感并让其买账,中国需要在设计和推行“一带一路”上得到德里的帮助。
9月5日下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闭幕。在会后发布的峰会公报中,加快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也是其中重要的成果和共识。此前,中国在成为杭州G20主席国后便立刻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小组(IFA),并通过召开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加紧跟各成员国磋商如何进一步推进了国际金融架构的改革。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锐减的背景下,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杭州峰会即将举办,峰会设置了包括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鉴于今年G20贸易部长会议上获得多项成果,相信G20峰会将开启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提升全球价值链。
中国已然是全球团结的黏合剂。通过邀请代表七十七国集团的主席国泰国、代表非洲新伙伴发展计划的主席国塞内加尔、代表50多个非G20国家的组织“全球治理集团”代表新加坡、代表非洲国家的非盟主席国乍得、代表10个东盟国家的主席国老挝,以及代表中亚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和代表北非、中东发展中国家的埃及,杭州峰会让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更容易在一个大平台上平等协作,共商全球治理大事。
中国计划在2030年建立量子卫星网络。如果成功,中国的量子通信网络将成为推动解放军力量投射能力的军民两用战略资产。然而,中国不会垄断量子技术。俄罗斯和美国也有大规模密码学量子计算研发计划,并试图在未来战争中利用量子计算。太空军事行动连同量子计算和网络战可能将塑造战略竞争以及大国和盟国间竞争战略的轮廓。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作为金融危机的副产品,社会与地缘政治危机不断加剧。本次G20峰会是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全球性问题亟待解决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国为本次峰会设置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将有助于统筹解决这两个问题。
G20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就是全球治理需要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一个基本稳定的世界经济市场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全球战略稳定”。这种稳定并不是现成就有的,而是要努力争取,甚至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如果没有这个稳定,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落实G20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关键在于建设落实结构性改革的长效机制。过去几年中,G20机制先后推出了800项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但是多数政策却未能有效落实到各个成员国。此次G20峰会不仅提出了结构性改革的路线图,还进一步制定了考核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未来各国还需要进一步制定落实的时间表。而这一切的顺利实现都将依赖有效的落实机制建设。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全球投资资金缺口加大,贸易投资规则碎片化,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地缘政治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剧,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很不明朗,G20增长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全球化受到挑战。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复苏是经济复苏的实质。但从2008年G20华盛顿峰会伊始,即便反对抬高投资和贸易壁垒的呼声持续不断,但是效果式微。
中国经济正处在关键时刻,短期和长期都面临诸多挑战,它们可能会严重阻碍中国经济过去数十年来呈现的强劲增长。收入不公、债务增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规模萎缩,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过渡缓慢都可能威胁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稳定。在建设一个“繁荣、强大国家”的道路上,中国可能障碍重重。
上届土耳其G20峰会主题的选择并不理想,主办国将重点放在了中东地区安全问题。中国应将会议主题重新导向经济。人们仍在追问,G20会在解决全球经济挑战和全球化上发挥领导作用吗?中国将展示怎样的领导力?与会领导人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会怎样发挥作为东道主的软实力?杭州峰会值得关注。
G20杭州峰会于9月4-5日在杭州举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峰会设置了包括“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在内四大议题。此次峰会有几大看点尤为值得关注。
此次G20峰会首次将全球经济宏观政策协调的内容具体化为三个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努力摆脱以往传统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局限性,更加注重长短结合、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杭州峰会将“创新增长方式、挖掘增长潜力”定为核心任务,这是G20首次聚焦创新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一方面不稳地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业态也不断涌现。创新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着越来越深刻地影响。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层次矛盾凸显、新的结构性问题不断涌现的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协调的紧迫性已可比当年。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如何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国际社会已经聚焦中国。
虽然日本加大对非洲发展的贡献积极地表明国际努力的加强,但有关日本与中国在非洲竞争加剧的广泛报道给这种积极性蒙上一层阴影。对于日本重新燃起对非洲的兴趣,中国主要持否定态度。
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人才培养,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且,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加强高校与城市的合作、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发展,进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显示 8039 条中的 7581 到 760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