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受到新冠肺炎疫苗供应不足困扰的同时,一些最贫穷的国家却在担心根本拿不到疫苗。然而,或许我们正对一种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案视而不见,那就是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疫苗,或许很快还有印度的疫苗。
东南亚国家继续寻求国际合作伙伴的帮助,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在确保获得疫苗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回应这一呼吁。相比之下,美国一直没有参与该地区早期疫苗外交。这种缺失助长一种说法,即伤痕累累的、孤立无援的美国无法帮助引领世界走出这场危机。
一些台湾电子行业巨头正强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在5G相关行业和电动汽车等增长潜力巨大的领域,出资或合作生产的案例不断涌现。台企这么做无非是希望加强中台互补,从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中分一杯羹。
拜登政府在对华贸易、安全和人权问题上的政策要么使两国能够敲定合作关系,要么会把美国拖入一场代价高昂并且无法取胜的冷战,这场冷战将使气候变化、核战等人类的生存威胁被搁置一旁。 赌注高得不能再高了——而华盛顿可能出师不利。
中欧投资协定为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大机遇,但不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欧洲输出制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中欧协议,而是要看是否有助于欧洲更加忠于自我。
对于中欧投资协定是否“打脸”拜登,作者认为,对协定达成时机有所担忧可以理解。过去4年特朗普政府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构成“冲击”, 如果美国认为欧洲会表现得好像过去4年没有事情发生一样,以及认为欧盟关于战略自治和地缘政治的讨论不会改变其全球参与方式,那就太天真了。
中国为防控疫情使用了许多数字技术和服务,人们对这些科技成果寄予厚望,希望看到它们在疫情后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中国在将上述技术转用于现代化城市运营和提高居民生活便利程度方面也取得不少成绩。
历经7年35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CAI)谈判最终在2020年底宣告完成。就在中欧投资协定签署一个多月前,历经8年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尘埃落定。北京似乎已经优先考虑与亚洲和欧洲国家达成贸易和投资协议。
中欧在2020年最后一刻达成投资协定着实令人惊讶。这是在经过多年的长时间谈判以及在美国新总统入主白宫之前发生的。双方为何在这样一个时间点达成投资协定?对各国有何启示?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德国工业联合会新任主席西格弗里德·鲁斯乌尔姆表示,全球经济中的每个伙伴都依赖中国。世界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互联互通。中国也依赖世界其他国家,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与个别经济区域划清界限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害。
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倡导健康的行为方式。我们希望怎样引导自己的孩子,它大致也是这样引导公民。不抽烟、不喝酒、不沉迷电子游戏、锻炼身体、过马路走斑马线、为公益捐款——做到这些,你就会幸福。这一创新为中国赢得重要的国际地位。俄罗斯的“美好新世界”模式多半会从中国借鉴。
如果拜登总统真想在全球技术竞赛中击败中国,那他将需要学习中国的经验,扭转美国长期以来看不到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接触带来的战略好处的局面。新政府绝不能原样照搬特朗普的做法。它削弱中国激烈竞争的糟糕手法没有赢得新的合作伙伴。
“阿拉伯晴雨表”网站的调查结果表明,阿拉伯民众更喜欢中国。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这3个国家,有半数或更多的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分别占60%、52%和50%,而在黎巴嫩、约旦和利比亚,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分别占43%、35%和34%。相比之下,在所有6个国家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对美国持正面看法。
拜登总统将不得不推翻他的前任在美中关系上目光短浅并弄巧成拙的做法。简言之,这个世界需要一个热心于让全球更加充分地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公共卫生挑战的中国。如果没有美中的合作,预先阻止另一场卫生灾难的行动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不够充分的。而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将是毫无意义的努力。
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担忧是完全合理的。与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共处将是不舒服的。对它们来说,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方面的合作来对冲风险同样是合理的。不幸的是,“四方安全对话”不会改变亚洲的历史进程。
由于具有战略重要性,在全球南方国家扮演重要角色,以及对发展作出重要承诺,中国是一支对全球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全球力量。各国迫切需要建立更好地了解和更好地参与全球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英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鼓励在一系列发展研究项目上的知识共享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