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还需要解决的是长期未能兑现的欧元改革。当前通用货币所处的尴尬局面要么退回到国家货币,要么向前发展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财政和预算政策。而出现前者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这将对经济造成破坏,得不到多数欧洲国家的支持。
打击“伊斯兰国”(ISIS)的这场战争也正在伊拉克其他地方展开。为了在越来越不利的环境中存活下来,ISIS可能会恢复旧策略并创造出新策略,比如在摩苏尔孤注一掷、向伊拉克其他地方输出战争、重组并退到安全地点、重新重视游击战、分散力量,以及重建金融网络。
叙利亚冲突进入第七个年头,既给美国政策带来新的问题,也有一些旧的问题悬而未决。尽管特朗普政府曾严厉批评其前任的政策,但现任政府也尚未给出明确答案。
4月3日,埃及总统塞西访问白宫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作者认为,塞西与特朗普的会晤不太可能取得任何重大进展。更确切地说,象征意义将大于实际意义。此次出访为埃及政府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可利用白宫就美埃关系的积极言辞继续推动战略关系“重建”的理念。
文章称,在欧盟和英国讨论双方之间的新型关系时,希望双方能将继续加强长期合作重要性置于核心地位。英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特别是荷兰)在经济上彼此密切联系,必须结合当前经济与地缘政治的新动向和欧洲国家面临着的巨大外部挑战综合看待英国脱欧问题。
很多英国人似乎认为他们自己能够确定其与之前伙伴的新关系,但没有充分理解到其他欧盟国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谈判结果,并且,为了实现其目标,英国将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退欧谈判越接近两年的截止期限,英国越处于弱势地位,而欧盟越处于强势地位。
我国高端智库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咨政能力与研究实效总体不强、岗位类型与人才结构比较单一、绩效管理与成果激励尚不到位、制度保障与内外部协作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亟须从多种路径入手破解。
有一种可能是未来2年内,英国与欧盟间的脱欧谈判将是非理性谈判,欧盟一定会抬高英国脱欧成本,而真正的脱欧谈判有可能是双方在僵持一段时间之后才正式开始。
澳大利亚人非常清楚中澳关系帮助澳大利亚经济连续25年远离衰退。中澳关系发展越深,澳大利亚就越难以选择美国而放弃中国。如果中国政府足够明智就永远不要迫使澳大利亚陷入必须做出选择的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将发挥自身力量,自行作出选择。
印度迄今的战略是要么忽视“一带一路”的宏大规模,要么怨恨巴基斯坦参与其中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这种背景下,新德里的做法就更讲不通。中国显然欲填补美国孤立主义在亚洲造成的空缺,在美分身乏术之际,“一带一路”将成增进中国影响力的工具。
中国的共享单车,虽然也是代步工具。但是和当年的自行车代步时代相比,内涵却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共享单车依托的是互联网技术,解决的是后汽车时代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契合生态环保理念。所以,相对于当年的自行车时代,共享单车折射出来的是新技术语境下的新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开进美国,述说着属于中国的全球化故事。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在一篇题为“满足亚洲基础设施需求”的报告中强调了采取措施建设“气候防护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包括:提升路堤防御洪水来袭;将入水口和处理设施从脆弱地区转移到其他区域;以及改进所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维护。
印度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旅游市场。国内旅游也为国外旅游铺平了道路。因此,爱彼迎公司(Airbnb)CEO切斯基认为10年内印度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维基解密(WiKiLeaks)曝光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文件并非整个事件最重要的进展。虽然维基解密暴露的内幕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洞悉了当前技术的漏洞,但美国国防部国防科学局(DSB)工作组有关网络威慑的报告更加令人深思。该报告公开承认,美国至少在未来十年间都有易受重大网络攻击的风险。
伊朗似乎倾向于最大规模地使用外国战士。这些战士由帮助伊朗实现其叙利亚军事目标的什叶派代理人组成。什叶派民兵将不仅是伊朗的工具,还会利用伊朗推进其在本国的议程。这反过来预示着一旦叙利亚战争结束,这些民兵各自国家未来的安全态势凶多吉少。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发布行政令,试图废除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气候和清洁能源倡议,但这会影响美国整体的气候战略,在较长时间内让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必要的水平会变得更难、代价更高。
鉴于特朗普的“美国第一能源计划”更倾向于碳氢化合物,且受页岩油和天然气的繁荣所支撑,美印清洁能源合作的未来可能还有待观察。印度的清洁能源目标可以通过与欧洲和中东国家的合作进行探索,从而重新确定与美国的能源关系。
通过联接欧陆和泛亚“两张网”功能的不断发挥,节点城市及城市群产业链条重新整合,“蓉欧+产业”格局的重新构建,把“物流枢纽——成都港”升级成具有对三层辐射区产生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国际经济枢纽——成都港”,即联通欧亚大陆与泛亚区域两大经济空间的“东西方枢纽”。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整个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在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告别了民族悲情和屈辱感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具体”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价值选择的意义。
显示 7334 条中的 6001 到 602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