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人民大学首期文创沙龙——“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近日在人大文化科技园成功举行。
随着中印两国经贸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到印度开展业务。在此背景下,学习汉语、到中资企业求职、依靠稳定收入改变个人乃至家庭命运成为不少印度年轻人的追求。
“我去过北京,也去过石家庄,下次一定得去贵州看看!”24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办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综合图片展上,尼泊尔摄影师苏尼尔和记者聊天时掩不住向往和兴奋之情。
由杨洋执棒的杭州爱乐乐团23日晚在罗马尼亚最高音乐殿堂——位于首都布加勒斯特的雅典娜音乐厅演出。这是该团2018“一带一路”欧洲五国巡演的第三站。
4月19日至22日,由4家中国出版单位组成的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第二十五届布达佩斯国际图书节,鲜明的中国元素、浓烈的中国色彩、妙趣的中国图书,成为本届图书节一道靓丽的风景。
清代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在四川邛崃一个叫“铜桥”的小村庄,一位来自法国尼斯的“洋人”向一群酿酒制曲工匠学习有着8000年历史的中国酒曲技艺。工匠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洋人”,就是有着“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医学之光”称号的著名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艾伯特·卡尔梅特(Calmette)。他因与介林医生合作共同研究疫苗。经13年时间,传代230次后,得到用于预防人类的结核病的卡介苗(BCG)疫苗而享誉世界,时至今日,卡介苗仍然造福于人类。
今年4月,美国电影协会发布2017年全球电影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电影总票房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5%,而中国成为票房增长主要源泉。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在迎来一场新的挑战。
2018云南省校园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积分赛开幕式暨2017年云南省中小学网球积分赛悉尼行奖励出征仪式21日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
23日,首届两岸国学论坛暨两岸国学中心筹备会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幕。来自两岸的国学名师、专家等2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围绕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
西泠学堂开班仪式23日在香港举行。学堂将由西泠印社及集古斋共同聘任的艺术家担纲“西泠名师”进行授课,面向香港及海外全面推广和弘扬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28日正式开课。
“太极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珍贵礼物!我希望用一生传播这种文化。”93岁的美国老奶奶朵琳·海因德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日韩联合版权宣传活动23日在京启动。该活动由中国国家版权局、日本文化厅、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联合开展,三国知名动漫形象“孙悟空”“柯南”“啵乐乐”携手为版权保护代言。
4月19日—21日,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总局、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遇见中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文化展”将于6月1日至9月30日在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举行。
“溯古融今——中国漆画展”21日在华沙开幕,活动旨在以人文交流为纽带,让波兰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艺术,促进中波文化交流。
作为庆祝中国和乌拉圭建交3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由中国美术馆、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和乌拉圭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乌拉圭的瓜拉尼艺术展”,2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从多个维度展现了乌拉圭多元、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文明特征。
中国国家画院和商务印书馆日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国优秀美术作品走进人民、走向世界。
一年一度的台湾宗教文化盛事“保生文化祭”将于20日在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开锣,为闽台两地许多民众信奉的“保生大帝”庆生,并借此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中马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展19日在马尔代夫国立大学开幕。图片展共展出反映中马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合作共赢的近百张照片。
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北京述说》19日亮相台北中山堂。
显示 9078 条中的 7261 到 728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