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中国当代艺术展》14日在秘鲁外交部印加·加西拉索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为当地群众了解和欣赏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平台。
14日晚,“中国钧瓷四海行——共和国钧官窑30年精品展(1958—1988)”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近百件钧瓷展品造型各异,独特艺术魅力令现场200余名嘉宾赞叹不已。
为纪念中国和亚美尼亚建交25周年,进一步深化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文化部、亚美尼亚文化部、亚美尼亚驻华使馆14日在京共同举办“亚美尼亚文化日”活动。
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代表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与人文交流、“一带一路”语言规划与语言人才需求等展开探讨。
中国驻捷克大使馆12日举办座谈会,祝贺捷克汉学家王和达荣获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捷克文化部副部长卡利斯托娃,当地多所高校、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双边友好社团代表等出席座谈会。
“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妈祖与海外华文传媒”主题论坛13日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市举行。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出席并致辞指出,妈祖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和谐侨社建设“粘合剂”。
13日晚,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诗人将在成都进行采风、创作、朗诵、交流等活动。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获得12.7亿元票房;中国电影《天将雄师》在东南亚成绩不俗;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取得新加坡、马来西亚单日票房冠军……
9月9日,微雕艺术大师许通海的创意寿山石微雕作品《金砖扬帆》亮相厦门。作品采用“国石”寿山石为材料,运用微雕、石雕等多种高超传统艺术手法,艺术化呈现厦门和鼓浪屿微缩景观;同时运用微雕技艺,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全文微雕于寿山石方寸之间,平均每平方厘米刻进500多个字。
以舞风前卫大胆、超越传统著称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者伊斯拉埃尔·加尔万将于9月15至17日首度在台湾演绎其成名舞作《黄金时代》。
2017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6部入围作品的名单13日公布,其中两部作品为青年作家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于9月11-1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杜占元,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宁以及19位“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大使、公参出席首届语博会开幕活动,并见证了64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共同发出《“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倡议》。
2017年首届“华佗杯”全国药膳大赛暨膳用药材食材展销与论坛,于9月12日在亳州市太安堂广场隆重开幕。本届大赛以“弘扬华佗养生,促进全民健康”为主题,由中国药膳研究会、亳州市文化旅游年组委会主办,亳州市药膳养生协会承办。药膳大赛参赛选手来自15个省,共32个代表队,团体参赛选手和单项参赛选手共362人同台献艺。到场的药膳专家学者、药膳企业厂商及各界人士近千人。
中国建筑师张轲12日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成为获颁这一国际建筑界重要奖项的首位中国人。
印度汉学家、翻译家狄伯杰新作《中印情缘》印地语版,以及他所翻译的《论语》和《孟子》印地语版等图书首发式12日在印度尼赫鲁大学举行。
在此间举行的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中国与东盟10国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艺术院校校长等发起中国-东盟艺术院校校长圆桌会议南宁倡议,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艺术院校的合作与发展。
12日晚,由中俄两国文化部共同主办的2017“俄罗斯文化节”开幕式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上百位中俄艺术家同台献艺,两国有关人士和上千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埃及象形文字展品、苏丹文字鸵鸟蛋雕……正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中国及64个“一带一路”国家的360余件展品呈现了语言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讲堂“东方戏韵——中国京剧艺术之美”专场讲座1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国家学术图书馆成功开讲,现场观众被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征服。
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11日在京开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印度等26个国家的27名青年汉学家参加此次研修。
显示 9069 条中的 8081 到 81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