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风前卫大胆、超越传统著称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者伊斯拉埃尔·加尔万将于9月15至17日首度在台湾演绎其成名舞作《黄金时代》。
2017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6部入围作品的名单13日公布,其中两部作品为青年作家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于9月11-1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杜占元,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宁以及19位“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大使、公参出席首届语博会开幕活动,并见证了64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共同发出《“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倡议》。
2017年首届“华佗杯”全国药膳大赛暨膳用药材食材展销与论坛,于9月12日在亳州市太安堂广场隆重开幕。本届大赛以“弘扬华佗养生,促进全民健康”为主题,由中国药膳研究会、亳州市文化旅游年组委会主办,亳州市药膳养生协会承办。药膳大赛参赛选手来自15个省,共32个代表队,团体参赛选手和单项参赛选手共362人同台献艺。到场的药膳专家学者、药膳企业厂商及各界人士近千人。
中国建筑师张轲12日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成为获颁这一国际建筑界重要奖项的首位中国人。
印度汉学家、翻译家狄伯杰新作《中印情缘》印地语版,以及他所翻译的《论语》和《孟子》印地语版等图书首发式12日在印度尼赫鲁大学举行。
在此间举行的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中国与东盟10国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艺术院校校长等发起中国-东盟艺术院校校长圆桌会议南宁倡议,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艺术院校的合作与发展。
12日晚,由中俄两国文化部共同主办的2017“俄罗斯文化节”开幕式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上百位中俄艺术家同台献艺,两国有关人士和上千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埃及象形文字展品、苏丹文字鸵鸟蛋雕……正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中国及64个“一带一路”国家的360余件展品呈现了语言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讲堂“东方戏韵——中国京剧艺术之美”专场讲座1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国家学术图书馆成功开讲,现场观众被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征服。
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11日在京开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印度等26个国家的27名青年汉学家参加此次研修。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葡文版近日在巴西出版,这是老舍的作品首次被译介到巴西。
中国电视剧赴俄罗斯、蒙古国交流团10日结束各项行程返回国内。与此同时,在上海文艺界,有关“写上海”“拍上海”的都市情感剧《生活启示录》最近在蒙古国热播的消息已不胫而走。
“中国与东盟未来将加强人员往来合作,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合作,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更多优秀展演人才。”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在11日于广西南宁开幕的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建议,应找到更好的方式传承双方的传统文化,加强传统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健身气功推广活动在荷兰海牙和平宫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代表和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健身气功爱好者一起演练了中国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
2017年巴黎双年展11日在巴黎大皇宫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法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参展商将展出包括家具、绘画、雕塑和高级珠宝在内的5000余件艺术品。
由中国文化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11日在马耳他圣詹姆斯国家艺术中心开幕,展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支持海外侨胞中餐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中餐繁荣”活动11日走入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为当地华侨华人带来原汁原味的鲁菜经典。
埃及文物部9日宣布,埃及考古人员在该国南部卢克索发现一座古埃及十八王朝时期为供奉阿蒙神服务的金匠之墓,该墓已有约3400年历史。
第二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9日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加拿大纪录片《伊斯坦布尔的电话亭》摘得最佳长纪录片奖。中国的《隐士》获今年新设立的奖项——评审团特别奖。
显示 9220 条中的 8241 到 82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