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厄瓜多尔小城乔内空气温润,阳光热烈。乔内地处今年4月厄发生的7.8级强震核心区,原市立医院遭受严重破坏。而现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医院旧体建筑已清理完毕,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新医院即将在原址开工。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的“感知中国 走进秘鲁——APEC‘人与自然’艺术展”开幕式16日在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举行。
当地时间17日上午,“美丽中国”图片展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开幕。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希望这次展览能够增进厄瓜多尔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两国的人文交流,让更多的厄瓜多尔人,尤其是厄瓜多尔的青年人感受中国大地的美丽与和谐、中华文化的特色与魅力、中国人民的友好与真诚。
联合国马拉喀什气候大会17日通过《马拉喀什行动宣言》,重申支持《巴黎协定》,强调各方应当作出最大政治承诺,以行动落实协定内容。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多边谈判大使阿齐兹·马库瓦尔说,《马拉喀什行动宣言》的发布标志着全球进入“落实和行动”的新时代。
中国“湄公河光明行”项目缅甸站“缅甸光明行”启动仪式16日上午在内比都眼耳鼻喉专科医院举行,计划为大约200名当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中奥关系史图解》15日在维也纳正式发布,中国驻奥地利大使李晓驷和奥地利友人参加了新书发布仪式。
“中国文化讲堂”之“海洋时间与中国艺术”讲座16日在开罗艾因·夏姆斯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美术馆的张晴博士与埃及师生面对面就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海上丝绸之路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
深圳市驻日本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12日在位于日本筑波科学城内的著名学府筑波大学举行深圳市2016筑波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深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科员邓楚泓、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会长滕劲兵、筑波科技株式会社社长王波以及筑波大学的5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座谈会。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5日宣布,将于明年4月初举办“秦汉文明”大型展览,向全球艺术爱好者介绍中国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11月末即将开幕的中国新疆冬博会将首次推出“北欧五国”作为主宾国,并将冰雪文化交流视作主题。新疆冬博会创办十年来,已成为我国西部冬季冰雪旅游交流合作、政策发布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连接亚欧国家旅游资源的重要桥梁。
主题为“十六世纪的太平洋航线与最早到达中国的西班牙人”的圆桌会议14日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召开。会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历史学教授莱蒂西亚·玛耶尔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铠分析了十六世纪太平洋航线的开辟历程,解读了以此为载体的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活动。
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大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互鉴互融,张岂之、陈来、成中英等20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14日至15日会聚山东济南,围绕“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展开研讨。
“粤港澳高校联盟”创盟大会15日在广东中山大学举行。粤港澳三地共有26所高校入盟,将携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方面展开更深层次合作。
记者15日从正在此间举行的2016年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暨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上获悉,近年来中俄红色旅游合作持续升温,已成两国旅游合作的增长点。
“感知中国·西部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14日在纽约亚洲文化中心开幕,给当地民众送上了一场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和文化盛宴。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官员15日告诉新华社记者,总领馆当天租用共5架直升机,继续撤离被困在新西兰地震重灾区凯伊库拉的中国游客,争取当天将受困中国游客全部撤离。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7届院士大会14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开幕,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大会开幕式,并向优秀科学家颁发各类奖项。
英国工商业联合会和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14日在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对科研投入的加大,大学将在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
“黑龙江日”活动14日在俄罗斯远东重要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开幕,中国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米克卢舍夫斯基及来自中俄两国的500余名企业家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全球变暖让青藏高原冰川后退、雪线上移,造成了米兰屯田和邻近绿洲的历史演变,这意味着空间考古可以提供比单纯遗址考古更全面的环境变迁研究。
显示 8873 条中的 8561 到 858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