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而居、择水而憩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执念与梦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贯穿咸阳、西安,积淀出十三朝古都的盛世繁华。
湖北、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曾是长江中下游故道彭蠡泽所在地。随着历史变迁,古彭蠡泽遗存之水域又被雷水、雷池取代。
数十万平的厂房里,数千台机器之间正在有条不紊地“交流信息”:853台焊接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在工厂里自动运转、8台下探机器人在总拼工位进行下探式焊接、4台机器人对汽车轮胎进行全自动拧紧安装……在总装车间生产线上,每一分钟就有一辆汽车下线,却很少见到穿梭的人影,充斥着一种“平静”的氛围……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近日对新华丝路表示,其位于柔佛州边佳兰的下游投资项目——边佳兰一体化综合项目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者。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2022年,汽车产业成为西安经开区的第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这个目标,用了将近20年。
2018年10月,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成立,这是陕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家全国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西安经开区在现代金融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立区三十年,西安经开区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其扎实的产业底蕴也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29日在中国天津闭幕。
28日下午,由江西省商务厅主办,江西国际公司与江西省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协会联合承办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推介会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举办。
“世界名牌落户世界名城”,1993年10月21日,成立伊始的西安经开区迎来首个外资项目——可口可乐灌装生产项目的落地,其时,媒体的报道标题透露出这座城市对其寄予的厚望。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启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的春天。在春风中启航的西安经开区,顺势承载起时代弄潮儿们的梦想。
6月27日,从西安高新区召开上半年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得知,丝路软件城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内资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全面完成招商引资“双过半”任务。
6月27日上午,2023中德(西安)经贸合作交流会在西安高新区正式开幕。本次活动邀请了德国驻华代表、中德商会代表、知名企业家代表等参会,西安市、陕西省商务厅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德两国企业的合作新机遇。
6月27日,从西安高新区上半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消息,高新区上半年共签约114个项目,总投资达1400.14亿元,成功实现了招商引资时间任务“双过半”。
2022年,商务部对217家国家级经开区2021年度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显示,西安经开区排名保持在全国前30名的“第一方阵”,摘得西部地区“桂冠”,用实力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历经近30年的耕耘,西安城北的变迁证明了经开区的实力与后劲,同时,也印证了,经开力量,能够给予这座城市更多的可能性。
2022年3月24日,经开区正式发布“四新战略”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开启“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设新征程。
6月21日上午,“合肥自贸服务行·金融服务外经贸”专场活动在合肥高新区举行。活动旨在更好地满足自贸试验区企业金融需求,近距离聆听企业意见建议,提高外经贸金融服务的主动性、精准度和实效性。
2011年3月,西安行政中心正式整体北迁,城市向北发展再次迈出的标志性一步,这也为经开区发展赢得了历史性新机遇。从此,依托临空、临站、滨河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一河两岸”的产业布局,经开区成为西安“北跨”发展的主力军和“桥头堡”,日渐成为举足轻重的“都市新中心”。
2010年2月,西安经开区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建立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多年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探索获得国家层面认可。自成立伊始,经开区就坚持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之路,逐步建立了富有经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经开区将继续立足工业经济主战场和顶梁柱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以科技创新战略为驱动,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
显示 4520 条中的 281 到 30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