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申请进入马来西亚的大学。去年,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11多万名外国学生中,中国学生约占38%。与此同时,在中国继续深造的马来西亚人约有4000人。大约有1000多名马来西亚人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习,这是中国公立大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分校。
消息人士称,古巴正在寻求获得“欢迎中国”认证,并利用中国的各类相关应用程序推介古巴旅游目的地和北京-马德里-哈瓦那直航。
咨询公司奥纬咨询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出国旅游的中国高收入家庭中,只有14%计划在2024年再次出境旅行。调查发现,人们更喜欢自己国家的首要原因是“国内旅游的选择很多”,其次是出境游“太贵”。
泰国国家铁路局宣布,泰国曼谷与老挝首都万象之间的跨境铁路于7月13日至14日试运行。这条铁路一旦正式营运,旅客就能从曼谷搭火车到万象,再从万象取道中老铁路到中国云南昆明,昆明有高铁列车驶往全中国。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称,中国游客在国内的消费预计将比2019年高11%。
中国支持该国某些最偏远地区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努力已经结出果实。
中国呼吁非洲青年最大限度地参与中非合作,以促进非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转型。
面对气候变化等威胁,中美两国年轻人之间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建立信任。
俄罗斯国内对中国武术的兴趣浓厚。
在过去十年里,非洲各地开设十多所鲁班工坊,象征着中国致力于与非洲大陆分享职业教育专业知识。这些学校与其他众多中非人才建设合作项目一道,为推动该地区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西班牙成为欧洲推动中国游客流量复苏的引擎。
中国对赛跑的需求正在迅速超过中国大型赛事所能提供的参赛名额。
在东盟,官方网站列出的孔子学院从2021年的33所增加到目前的42所。泰国以16所位居榜首。东盟还设立了数十个孔子课堂。
无须努力宣传就有留学生自动前来的时代在日本已然过去。如今日本各大学竞相到留学生预备校“招揽生意”,各高校争抢的对象是中国人。
中国国际入境人数正在稳步回升,因为中国试图吸引外国游客,以提振国内经济。
随着中国人越来越习惯网上购物,中国各地的零售商正利用收集印章这一日益增长的趋势来增加线下商店的客流量。
2024年“五一”假期初步数据显示,旅游热潮正在形成,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好消息。预计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期间,中国将迎来一波强劲旅游热潮,相关行业将抓住机会,通过大规模消费重振中国经济。
中俄将2024-2025年定为中俄文化年。随着中俄两国庆祝建交75周年,两国文化交流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变得更加频繁。
为提升经济增长,中国着力简化出入境手续,近几个月来,国际航班稳步增加,越来越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虽然中国旅游业的复苏时间比最初预期的要长,但一些市场几乎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整个非洲市场已经接近100%的恢复。
显示 454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