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粹主义的激增使得欧洲出现许多同情俄罗斯的政党。这些政党不是极右翼就是极左翼,他们大多支持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并推行着促进俄罗斯在欧利益的政策。这些政党往往也是反对现行体制的政党,他们挑战着欧洲主流的自由主义秩序,破坏欧洲一体化,怀疑美国并希望减少美国在欧洲的影响。
近期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南部的安全事件把全国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这两个安全隐患最大的地区。在南部和北部,以色列国防军面临着恐怖组织、真主党和哈马斯。尽管有关各方都没有兴趣使局势升级,但南部和北部局势恶化可能导致战争爆发。
如果说一辩暴露了特朗普没有政治经验的硬伤,二辩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个人的“互黑”则让人看到美大选的讽刺与残酷。其后曝出的特朗普多项性骚扰和其侮辱女性的丑闻,则让特朗普变得“遍体鳞伤”——他在每个可能处于优势的州民调都低于希拉里。党内大佬,也都纷纷“取消”对特朗普的支持。
英国对俄政策存在四个主要驱动元素,且在短期不会改变。所有这些元素都支持当前的制裁政策,但同时也为更加务实的方法留有余地。这是为什么现在以及脱欧以后,英国对俄政策不会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
美国把主导东亚视为美国与生俱来的权利。基地使用权显然有助于美国实现这种愿望的努力。但这种便利性不能被理解为值得冒发动战争的风险去维护的利益。该地区对中国而言重要得多。美国应该放弃“共同”防御条约和联合巡逻。杜特尔特不是一个可信赖的盟友。美国不应允许这样一个不可预测的政权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基于2015年奥巴马政府达成的核协议,下一任总统有机会让美伊关系向更积极的方向推进。本文呈现了一套新的策略,旨在降低美伊军事对抗几率;通过与可信的合作伙伴以及伊朗合作,改善地区安全环境;并最终让伊朗和美国在共同关心的各个领域建立合作。
今天的俄罗斯政府也越发认定美国政府无处不与其争利。对克里姆林宫而言,西方对俄罗斯利益的一再无视表明了美国在寻求俄罗斯灭亡,或是对它命运的漠不关心。就1914年沙俄的标准而言,克里姆林宫认为自身已显示出了巨大耐心。
2016年8月,新加坡和美国同意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公布了网络安全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他们的联合声明重申双方同意深化信息交换和共享,制定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新双边计划,继续在网络犯罪、网络防御和区域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合作,包括联合演习、定期交流互访、联合研发和能力发展,以及区域网络能力建设规划。
美国大选三场辩论已落下帷幕。目前看来,希拉里在三场辩论中总体略胜一筹(或曰“比烂”略逊一筹),但特朗普在第三场辩论上强势反击。根据美国选举体系的复合概率预测,目前希拉里当选的可能性为87%,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是13%。倾向明显,但仍有悬念。
绝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主要从安全角度来看待其与美国的关系。美国被视为它们最强大的安全保证人。多个成员国也将贸易和投资看作一个重要因素,并广泛支持尽快结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会谈。
在果阿声明中,并非每一个问题都符合印度自身意愿,但外交上的取舍使该文件得以让所有成员国接受。果阿声明确保了金砖国家的风帆继续平稳航行,并在未来继续保持在寻求规模更大、效力更强的项目的航线上。
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拒绝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选择谨慎的中立派议员(比如希拉里)当选,也许能让世界回归正常。这样可能还会提醒世界各国的政客,世界上还存在着称职的选民。民调结果显示,世界恢复正常的几率正在增大。
沙特不是美国最好或最可靠的盟友,但支持与沙特保持联系的呼声依旧很高。正如奥巴马总统今年年初所说的那样,两国关系过去“很复杂”。现在仍然很复杂。
英国已舍弃了其经济与政治影响力的主要来源,即其与欧盟的密切联系。如此一来,英国今后可能会更像一个新兴市场,政治风险、货币波动以及不确定的未来将成为新常态。长期投资和民间支出可能也会因此受影响。
摩苏尔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也是极端组织在伊拉克占领的最后一座主要城市据点,拔除极端组织在伊拉克钉下的这颗钉子,对伊拉克意义重大。成功收复摩苏尔将成为伊全面打击境内极端恐怖组织的里程碑。伊拉克民众无不期待通过此次围剿极端组织的战役,真正将伊拉克人民团结起来,凝聚伊拉克中央政府的领导力,以推动伊拉克国内其他问题的政治解决。
目前,印度与斯里兰卡的双边关系已降至双方共同探讨渔民问题以及为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议(ETCA)设定最后期限。但是,无论是ETCA还是渔民问题,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政府领导人相继执政后,从前任政府手中继承了这些棘手问题,他们很可能会将这些问题遗留给未来的国家领导人应对。
印度总理莫迪的“东向政策”正慢慢向远东扩张,并将太平洋区域视为其重要的利益区域。莫迪对该区域所采取的政策具有尝试性,却也体现出其正在认真寻求真正长久的伙伴关系。面对太平洋区域的诸多选择,莫迪需要从战略角度进行应对。
10月2日,哥伦比亚公投结果显示,多数参选的哥伦比亚人不同意政府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组织(FARC)于8月24日达成的和平协议。哥政府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组织间的冲突持续了半个世纪,已造成至少22万人丧生,600至800万人流离失所,加剧了哥伦比亚的不平等并阻碍了该国发展。
由华尔街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金砖国家峰会。很显然,这意味着西方主导的原有秩序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新的机制来应对全球挑战,而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此新形势下,金砖国家抱团承担更大责任,是大势所趋。
近日以色列媒体的一篇报道令人猜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反对派领导人赫佐格再次有望就该国两个主要政党组建民族团结政府达成协议。这样一份协议会让赫佐格领导的犹太复国运动联盟(或者其中的主要政党工党)进入执政联盟,从而获得部长席位,同时这也会壮大议会基础,提升现政府的国际声誉。
显示 5219 条中的 4721 到 474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