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盟的这些战略伙伴中,中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中国不仅是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也是东盟与中日韩区域合作机制的组成部分。
处理好大国关系不仅是中亚国家的外交技能,也是确保中亚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途径。
过去几年,全球经济显著恶化,地缘政治分裂不是原因,至少不是唯一原因。然而,与其他外源性负面冲击重叠,它对经济变量的影响程度加剧。
本报告阐述了在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合作的同时解决紧迫问题的途径。
斯里兰卡要实现变革,不仅要在各政党之间达成共识,还要在国家机构、宗教机构和工会之间达成共识。
外交界正在思考保持部分线上工作的好处。随着世界走向新常态,全球领导人必须充分了解与虚拟外交相关的风险和好处,以便未来创造一个最佳的混合式办公方案。
7月份韩国总统时隔14年再次访问波兰。此次访问正值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这是两国加强双边关系的一部分。双方会谈的重点是经济、能源和国防方面的合作。
“全球门户”计划及其提议的合作是否能够达到目的还有待观察,因为该项目正面临着可能与其目标背道而驰的挥之不去的问题。
随着北极水域持续变暖,以及气候变化在该地区催生了一系列破坏性的环境变化,敏感地管理这些关系以确保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北极变暖带来的安全担忧和渔业关系固有的升级效应应引起重视,需要仔细监测和分析。
鉴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西方之外,非西方世界将不再接受“被排除在全球决策之外”。
2008年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打乱了欧盟对西巴尔干地区的扩张政策。至少从那时起,来自俄罗斯、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非欧盟国家的经济参与者更多地参与到该地区。这些非欧盟国家在西巴尔干地区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怎样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欧盟应如何应对并在战略上抵消西巴尔干地区与这些参与者日益加强的经济联系?
在具有社会包容性的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合作中,欧盟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可建立更可持续的长期伙伴关系,使双方能够应对共同的挑战和目标。
地缘经济学日益受关注,这反映了一种转变,即从仅根据经济原则和目标设计经济政策,转向旨在促进外交政策目标的经济治国方略。实际上,这是经济政策最佳设计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倒退。
金砖国家正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彰显自己的实力,争取更大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它们有潜力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创新,特别是通过对教育和新兴技术的投资。发展统一的、具有建设性的全球治理模式,以及使用共同货币进行潜在贸易,可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全球影响力,巩固它们作为全球领导力量的强大地位。
虽然亚洲世纪已经到来,而且东亚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亚洲新兴国家和边缘国家应该更加努力,与东亚国家站在一起共同应对挑战,使亚洲强大起来。
巴基斯坦和中国在多方面都是可靠合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共同利益和相互支持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巴经济走廊不是一次性的、突然出现的一系列项目,而是两国业已友好关系的自然发展成果。
要在欧盟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长期平等伙伴关系,必须重建信任,应对结构性全球挑战,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当前需求和优先事项。
随着美国准备适应北极气候变化,并为地缘政治和气候突发事件制定计划,需要对其他国家透明和坦诚地表达自己意图。美国应该承认,气候变化将产生直接和间接地缘政治影响。
欧盟应该更好地定义战略自治的目标和范围,并仔细评估其成本和收益。
南亚在跨国气候合作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的原因很简单: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地缘政治冲突。最根本的现实是,对南亚来说,气候变化合作是必须进行的。对所有相关方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解决地缘政治分歧。
显示 5144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