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运动之一。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转变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对国际体系的现有秩序产生影响,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地缘政治领域以及文化领域。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诸多挑战,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应对。基础设施的限制、人力资本的质量、气候变化、维持社会稳定的困难、转变经济模式的需要,以及制裁压力,所有这些都促使各国采取一致行动。
机构改革重新提上了欧盟的议程,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以及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都支持改变欧盟的运作方式。尽管修改欧盟条约并非没有政治风险,而且成员国之间仍未就此达成共识,但这种改革势头在近期不太可能减弱。
自2019年以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许多关于欧洲绿色协议和能源转型的政策文件。第三国可能将一些政策视为“绿色保护主义”或“绿色殖民主义”。一些商业参与者不喜欢限制从国外进口关键原材料和绿色技术,但在欧盟增加采矿可能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不相容。
欧盟需要加强其气候外交,迅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包括融资和创新合作在内的方案,以应对目前以监管和碳定价为主导的做法所引发的负面反应。
时间将证明,韩国印太愿景中的乐观主义能否经受住现实考验,这一战略能否经受住政府更迭的考验。其持久性对印尼和澳大利亚等地区伙伴至关重要。
十多年来,东地中海天然气的发现让人们燃起了希望:“天然气外交”可能会极大地重塑该盆地乃至更远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析了西方对非洲的四种误解,并认为要与非洲国家建立长期可靠的伙伴关系,有必要超越大国竞争的视角,降低雄心壮志,减少规范性语言的使用。
“转向亚洲”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凸显了对这个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日益重视,只是欧盟的“转向亚洲”往往被人忽视了。
本文提出了关于欧盟趋同状态的新经验证据。它采用多维方法,着眼于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量,衡量了2004年至2019年欧盟国家和地区层面的趋同程度。
在印度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印俄之间一个潜在的合作领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过去十年来,中国与中亚的经济关系明显增长。
加蓬总统邦戈4月18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9日,中加同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访问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了丰硕成果,这意味着对巴中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同时也将加强相互承诺和支持,以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全球治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亚洲周边地区的交往呈指数级增长,这一点在西亚和波斯湾次区域表现得最为明显。
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了密切的多部门合作,在意识形态上也很接近,但美国和法国在跨大西洋关系的关键经济问题上一直无法调和分歧。
历史问题将不可避免再次出现在韩日关系中,但两国在过去一年采取一系列外交措施为进一步深化印太合作提供了机会。
战略竞争时代,多边合作能否持续?欧盟和芬兰应如何参与其中,使其更加强大?
德国和欧洲企业严重依赖金属进口,因为欧盟自身的金属储备非常有限,回收利用无法满足需求。预计未来几年对金属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因为绿色能源和电动汽车转型、数字化和其他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地缘政治发展影响供应安全。欧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在复杂的多层金属供应链中实施这些措施并非易事。
本报告试图强调前瞻性和多学科的辩论,以重新思考面对复杂危机情景的国际合作。作者认为,应促进更广泛的政策对话,朝着多层面、多部门和综合性方法迈进,更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移民和不安全之间的关系。
显示 5144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