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5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上,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了《八项行动奠定共建“一带一路”新十年良好开局》智库报告。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2024年理事会会议10月15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总结上一次理事会会议以来的工作,规划讨论展望下一阶段工作等,并表决通过了合作委员会新增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等5家成员单位的有关决议。
金砖国家专家论坛6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论坛上,智库专家热议金砖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称赞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全体大会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国际前政要、智库机构代表、知名学者等,从不同维度为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添砖加瓦,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
10月12日,来自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60余名智库专家学者相聚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围绕“一带一路”十年实践,共话数字创新、绿色发展、减贫合作、文明互鉴等议题,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贡献智库力量。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2022年理事会会议12月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智库代表围绕推动“一带一路”相关智库研究与国际合作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
在疫情成为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的当下,联合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能否协调相关各方召开疫苗峰会,推动疫苗生产、分销和新药研究标准化,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在时代大变局下,中国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国际关系与全球合作等都进入了新阶段,各级政府决策对更多细分领域更加专业化政策咨询的需求大幅提升。中国智库大发展为各级政府各领域政策研究及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提升决策科学性、民主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字化应被视为一种可与电力系统相提并论的共同、公共或集体的资产(从经济上而不是法律上来说)。因此,数字化有助于实现若干可持续发展目标,应更有力地纳入发展合作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和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韩智库媒体对话16日通过视频方式举行。来自中韩两国20多家智库、媒体的代表,围绕智库和媒体在两国民心相通中的作用与责任、国际秩序变化和东亚经济合作等议题展开“云端”探讨。
12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蓝皮书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改善,其中,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湖北、重庆、山东和河南10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在全国走在前列。
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报告》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朋友圈,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主编的《数据要素:领导干部公开课》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9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与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在北京签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重点要抓“两盟一合”。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将助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智库合作网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8月13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中印关系:现状与未来”视频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建交70年来的中印关系、中印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8月1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主题为“疫情下中国同欧亚国家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视频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欧亚地区形势新变化,以及中国同欧亚国家开展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8月11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后疫情时代的中日关系”视频研讨会。
8月11日,全球化智库系列线上研讨会之 “中非对话:疫情下的挑战与合作机遇”成功举办,近20位非洲国家驻华大使、非盟驻华代表以及非洲商会和相关机构有关负责人出席,吸引了国内外60余万观众在线观看。
显示 47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企承建肯尼亚塔兰塔体育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分论坛在京举行
安徽歙县:新安江畔玉兰花开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