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梵净山申遗成功彰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7-03 15:49:01

新华社麦纳麦7月3日电(记者汤洁峰、施洋)2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总量达到13处,位居全球第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自然遗产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价说,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并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向世界证明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美丽中国的美好一页”,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欣喜地说。 

从2015年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到今日顺利入选,梵净山的申遗成功背后经历了一波三折。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梵净山的管理机构重叠、如何让当地居民自愿搬迁以及未来游客大量涌入可能产生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尚存疑虑,因此给梵净山定出“发还待议”的结论。 

“我们在大会前又向IUCN的负责人解释了现在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统一管理的新政策,阐释了我们在旅游管控方面所做的妥善规划,并说明了扶贫搬迁的自愿政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巡视员柳源介绍说,“这次大会上,IUCN对我们的解释很满意,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非常精彩。”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搬迁相结合,而且是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梵净山的入选向世人宣传了我国扶贫的重要成果,有利于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秦昌威积极肯定当地政府为申遗所做的大量工作。 

梵净山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公里,其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拥有4395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其在成功申遗后势必声名大噪,如何处理好后续开发利用与自然保护间的平衡,是当地政府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梵净山成功申遗是国际社会对梵净山自然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工作的认可,”贵州省申遗工作团团长、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宋晓路说,“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完善保护管理规则,做好遗产地基础设施建设及保护管理,确保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在我们这里彰显魅力,永续传承。”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我们很荣幸成为这条坦途的见证者”——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让沿线地区焕发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贯通吉南北的干线公路——新北南公路。该公路全长433公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切实便利和福祉,也让沿线地区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