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欧班列正驶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9-17 09:33:09

2017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2011年至2016年前6年开行数量总和;今年以来,仅上半年就已开行2490列,同比增长69%,已实现返程班列比例的稳步提升;2017年返程班列同比增长123%,占去程的53%,2018年上半年返程班列又同比增长100%,占去程的69%。

短短6年,经历从无到有,被誉为丝路“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正驶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在中欧班列发展初期,曾遭遇过不少质疑:离开补贴后的班列能否正常运行?如何有效解决返程空载问题?对此,一组数字或许可以作出回答。自2011年重庆—杜伊斯堡首班列车成功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规模数量更呈现井喷式增长,班列从国内48座城市开行,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座城市。2011年至2016年,中欧班列实现从17列到1702列的跨越;2017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2011年至2016年前6年开行数量总和;今年以来,仅上半年就已开行2490列,同比增长69%,尤其是返程班列比例稳步提升;2017年返程班列同比增长123%,占去程的53%,2018年上半年返程班列又同比增长100%,占去程的69%。

满载连接中欧两端的货物与希望,这趟横跨欧亚大陆的丝路快车持续前行,不仅见证了中欧间贸易的互联互通,也有力地说明,依靠市场的力量,中欧班列有能力实现平稳运行,成为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发展的“火车头”。

“火车头”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贸易的互联互通上。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中欧班列俨然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道流动着的贸易风景线。从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到餐桌上的异域风味,从木材、整车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货物品类日益丰富,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中欧班列架起的桥梁不仅连通着中欧间的贸易企业,也惠及了相关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

联通亚欧大陆,中欧班列还为相关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从国内来看,部分衰退的货运体系被再次激活,内陆城市的外向型发展找到了新的出口;班列所经之处,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正拔地而起,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惠及当地民众。事实证明,串联起欧亚交通运输干线的中欧班列,正发挥着越来越强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

同时,中欧班列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相关建设的实际参与者和推动者。一方面,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为中欧之间的物流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通道,弥补了海运时间长和空运费用高的不足,成为拉动我国与欧洲各国经济共同提升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物流组织的新模式,班列途经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依托“一站式”服务、“一体化”通关、“全过程”监管的高效服务等实践,中欧班列不仅大大节省了跨国物流成本,也提升了相关各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欧班列还将在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创建、国内企业合作平台搭建、运输保障体系框架构建、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建立、通关便利化水平、国际联运创新发展、运行安全保障、品牌效应等方面贡献智慧与力量。中欧班列的运营,本身就是新运输模式、新技术手段及物流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以多式联运为例,中欧班列纵深发展正在尝试突破原有的运输和贸易限制,成为我国创新物流发展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借助“一带一路”东风,承载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中欧班列必将创出合作共享的国际品牌、成为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相关推荐
建设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专场招商引资对接活动在石家庄国际陆港举办

建设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专场招商引资对接活动24日在石家庄国际陆港成功举办,旨在搭建企业间、政企间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带动适铁临港产业加速向石家庄国际陆港聚集,推动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

全国首趟中欧班列物流金融服务专列开行

4月24日,X848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汉堡,标志着全国首趟中欧班列物流金融服务专列正式开行。中欧班列物流金融服务专列的开行将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外贸经济增长。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近年来,石家庄国际陆港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提升国际多式联运业务能力,目前开辟的18条国际线路,辐射亚欧5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