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一带一路”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博玉 2018-10-26 15:30:59

 新华丝路网北京10月26日电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以来,作为促进创新发展的基本制度,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累计公开发明专利申请近2万件, 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提供了重要保障,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中国向沿线国家专利布局高速发展。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权对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促进自主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伴随着倡议的深入实施,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高度重视专利申请和布局,向沿线国家专利申请公开量从2013年的2157件,发展到2017年的5608件,实现了年平均增速27%的高速增长。五年间,中国向沿线国家累计申请公开专利18569件,遍布沿线25个国家,发明领域覆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划分的全部35个技术领域。此外,中国向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分布中,通信设备、互联网、医药制造等高新技术行业所占比重不断攀升,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

——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吸引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申请。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沿线国家企业也越来越愿意在我国进行专利申请,维护自身合法权利。2013年到2017年五年间,沿线国家累计在华专利申请16702件,年均增速13.5%。在华申请专利的企业已经遍及沿线53个国家,其中申请数量位居前列的既有新加坡、以色列这样的发达国家,又有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既有印度、俄罗斯这样的传统贸易伙伴国家,又有捷克、波兰等新兴伙伴国家,这些专利来源国的多样性充分显示出我国公平合理、开放包容的知识产权环境正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可。

——中国企业开拓沿线国家市场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沿线国家的专利申请中,90%以上来自于企业申请,并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电气机械设备等形成一批优势技术领域。基于这些专利布局,中国企业所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在沿线国家市场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以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为例,在倡议提出初期,由于缺乏相应的授权专利,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专利,被诉至印度高等法院,导致多款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无法进入印度市场,使得当时中国全部智能手机公司在印度的总市场份额不到15%。倡议提出以后,中国智能手机公司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重视在沿线国家进行专利布局,华为、小米、OPPO等公司更是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专利申请排行榜前几名的常客。持续高速的专利布局大大提升了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根据IDC的数据,到2018年第二季度,印度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中有四家是中国公司,合计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

——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逐年提升。中国企业在专利布局的过程中,由于沿线国家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专利审查周期较长等问题一直是在沿线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共同担忧。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努力进行制度创新,为中国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权益提供保障。

2017年9月,中国与柬埔寨签订双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通过该协议,柬埔寨承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效发明专利,并在柬国内提供相应保护。不同于国际上现存的其他专利审查合作模式,中国有效发明专利在柬埔寨直接登记生效是柬埔寨对中国专利授权结果的直接认可,这就大大简化了中国企业在柬埔寨的专利授权过程,有效提高了中国企业在柬的知识产权保护效率。

同时,为了促进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营造更加稳定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国从2018年开始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在深圳、西安两地设立国际商事审判机构、组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并构建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大多加入了WTO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国际商事纠纷中也往往包含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形式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机构和解决机制的建立也大大便捷了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的及时保护。

——中国不断强化与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水平、法律环境、文化习俗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势必要求中国与沿线国家间需开展广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共同维护这一国际多边制度。截至2017年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与沿线近40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双边合作关系,还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以及维谢格拉德集团等地区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蒙俄建立了三边合作机制。这些双边多边协议的签署,都为中国企业向沿线国家的专利申请与保护提供了坚强后盾。在此基础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于2016年7月和2018年8月两次召开了 “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论坛,沿线60多个国家代表参会,形成了一系列共同倡议和合作协议,将“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作者蔡中华,系北京知识产权研究基地教授)

相关推荐
巴西专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2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红厅论坛上,巴西“观中国”专家佩德罗·祖佛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的讨论环节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对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2025“一带一路”在地生活微视频征集令

2025“一带一路”在地生活微视频征集令发布。

原创中国(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在昆揭牌

近日,原创中国(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在昆明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