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到2025年我国将创建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0-26 10:07:49

新华社济南10月26日电 (记者于文静) 为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国将重点推进“一带多区”(近海和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海洋牧场建设,到2025年,在全国创建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这是记者从2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的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的。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受海水污染、围填海工程建设等影响,特别是海洋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此,农业农村部在大力打击“绝户网”、涉渔“三无”船舶的同时,启动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目前已评审公布了3批64个国家级示范区。

“海洋牧场,通俗地讲,就是用人工鱼礁给鱼在海底建房子,种上海藻海草,再配套一些集鱼的辅助措施,让鱼可以有地方安身繁殖。”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说,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海洋牧场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

“从监测结果看,海洋牧场所在海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海水水质状况明显改善。”韩长赋说,海洋牧场还提供优质安全的海水产品,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三产融合。据测算,我国已建成的海洋牧场通过增殖养殖加工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品,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旅游等,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韩长赋表示,我国通过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推动海洋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海、从普通装备向大型装备跃升、从传统渔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现代渔业转变,开启了深蓝渔业发展的新纪元。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下一步,我国将以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绿色高效、安全规范、融合开放、环境友好的海洋渔业发展新格局。加强规划引领,以创新生态增殖技术、海洋牧场生态容量及效果评估等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研重点,加快“海洋(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我们很荣幸成为这条坦途的见证者”——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让沿线地区焕发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贯通吉南北的干线公路——新北南公路。该公路全长433公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切实便利和福祉,也让沿线地区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