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18年中俄北极联合科考取得多项成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0-31 11:25:32

新华社青岛10月31日电 (记者苏万明)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30日发布,2018年中俄北极联合科考航次在海洋地质、水文气象和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综合考察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本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利民介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近日组织了第二次中俄北极联合科学考察。由来自中俄两国5个单位的30人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其中中方队员11名),对北冰洋的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拉普捷夫海进行了调查。

9月6日科考队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历时46天,行程逾1.2万公里,共开展海洋地质取样作业37站,海洋水文剖面观测35站,海洋光学观测31站,海洋化学作业50站,海洋气象(海雾)气球观测35次,海洋微生物多样性调查38站,浮游生物拖网11站,并完成走航温室气体和水文气象观测工作,圆满完成预定科考任务。

与2016年中俄首次北极联合科考相比,此次科考实现了我国首次在北冰洋的“冰工厂”——拉普捷夫海进行海洋地质研究;首次利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光学剖面仪对北极东北航道的雾、雪等天气过程观测,获取第一手光学剖面数据。同时,获得了北冰洋东西伯利亚大陆架沿岸海水化学和温室气体观测资料,成功开展了北冰洋东西伯利亚陆架浮游生物多样性调查。

胡利民说,两次中俄联合科考实现了对北极“东北航道”的三大关键海区——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的断面调查,在调查区和走航途中系统开展了海洋地质、水文气象、海水化学、生物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调查,填补了该区多项空白,为评估北冰洋的海洋环境、生物生态和气候演变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对北冰洋的认识日益全面、系统,将为深入了解北极海洋关键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更强的科学支撑。

相关推荐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科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

记者从8日在沪召开的“201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获悉,作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30年来取得累累硕果。

专访:俄中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望取得重要成果——访俄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远东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日前在莫斯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俄中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望取得重要成果。

古特雷斯: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取得务实成果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峰会见证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取得了务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