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需打造中国品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2-21 08:46:45

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王晨笛) “打造中国品牌对‘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合作来说至关重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农作物品种与农业技术“走出去”将迎来重要契机。

韩茂莉指出,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中外农业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性,通过推进优势技术与品种对接,实现互补共赢,这对中国农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历史,韩茂莉说,中国是农业大国,古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出产的粟(小米)、水稻等作物,分别通过水路和陆路传入地中海地区与中亚,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样,冬小麦由西亚北非地区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迅速被中国人所接纳,对古代中国文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中外农业务实合作话题,韩茂莉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中亚地区与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耐旱、耐贫瘠的农作物品种,以及高产栽培、优良品种繁育、灌溉工程等农业技术方面,中国具备突出的优势和特色,在不少细分领域与中亚地区拥有广阔合作前景。

韩茂莉介绍,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中国品牌在中亚地区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具有较高知名度,创造了不少成功案例。

譬如,中方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开发“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将中国科研机构研发的玉米品种育种成功,并推广给当地农民大范围种植。中国的高产玉米品牌让当地农户不仅享受到了中国科技的好处,还得到了收益上的实惠。

谈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农业合作时,韩茂莉表示,这涉及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而东南亚是主要水稻种植区,中国则拥有漫长的水稻驯化历史,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影响深远,在农作物品种与技术方面有合作基础。另外,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瓜果蔬菜品种方面的差异,也使得彼此农业合作存在互补性,合作前景可期。

韩茂莉表示,农业领域的中国品牌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绿色、安全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这样的中国品牌才能真正抓住“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契机,在中外互利合作中逐渐做大做强。

相关推荐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打造农业合作“升级版”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日前在天津举办。本届农交会国际展区汇聚了来自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66家企业,包括泰国、巴西、意大利、马来西亚、新西兰、乌干达等,展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合作成果。

通讯丨播撒希望的种子——“非洲母亲新农场”托起马达加斯加妇女与家庭新未来

“非洲母亲新农场”是由中国湖南省妇联牵头,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氏种业公司推动的对非农业合作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培训与资源支持等方式,帮助非洲妇女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减贫与性别平等。

通讯丨希望的田野上收割机隆隆作响——中国援乍得农技援助项目举办“丰收节”

清晨,太阳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乍得哈杰尔-拉米斯省杜吉亚区的米代金村。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几台崭新的收割机犹如小船驶入金色海洋,轰鸣声与农民的欢声笑语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