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中方引入的标准、经验和先进生产线,这两年,柬埔寨建起本土芒果干厂,芒果品牌也越发响亮。2024年,柬埔寨鲜芒果出口额超过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中国是最主要的进口国之一。
2024年,非洲国家冈比亚水稻产量突破4.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5月,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以来,中国专家在斯里兰卡开展了包括芒果、菠萝、香蕉在内的多种热带水果种植实验,将中国农技和经验与斯里兰卡当地实际条件相结合,传授给当地农技示范员,进而普及到斯里兰卡千千万万个果农家庭。
“如果你有时间,我邀请你去水稻种植区实地看看,中国团队的机械化技术正助力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冈比亚农业部长登巴·萨巴利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热情地发出邀请。他表示,近年来在中国的支持和技术援助下,冈比亚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陕西省咸阳市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东带领记者走进无糖组培室,查看苹果组培苗生长情况。“去年,有6万株砧木苗在这里完成培育,随后跨越几千公里,运往吉尔吉斯斯坦的示范园用于扩建苗圃。”张东向记者介绍道。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2023年启动后,中国热带农业专家们入驻斯里兰卡试验田,为这里原本管理粗放的果园带来了新气象。
近年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实施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引导当地农业科研机构,积极与古巴热带根茎作物研究所开展甘薯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效显著。
在第三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部长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通过一组海报一起回顾云南与湄公河五国在农业方面的累累硕果。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农科城”之称的杨凌正在成为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新高地。
巴基斯坦公司与中国伙伴合作开展了多种创新项目,以促进沙漠地区农业发展。
一批批中国农业援非专家把根扎在非洲大地,传授农业新技术、打造试验田、推广新品种,建立持久减贫增收致富模式,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助力非洲培养更多本土人才,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不断前行。
经过近30年、11期中国援非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格格杜垦区不仅是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更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
不久前,华南农业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家代表团访问巴西潘塔纳尔国家研究所与马托格罗索联邦大学。
非洲也有“高原水乡”,就是乌干达,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陆续派出农业专家到布塔莱贾地区指导农业生产。
近年来,随着中非农业合作蓬勃开展,肯尼亚小鱼干、南非苹果、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等越来越多非洲产品在湖南走红,中非农业合作也从最初的农产品进口扩展到助力非洲农业产业链发展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帮助非洲实现收入收成双丰收。
今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巴均为农业大国,双边农业合作高度互补互利,是两国合作中最扎实、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两国农业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农业技术合作更加深入,可持续农业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巴西农业和畜牧业部部长卡洛斯·法瓦罗表示:“巴西和中国农业合作持续惠及两国人民。”
帕拉库是贝宁重要棉花产区之一,棉花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自2013年起,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落地该地区,现已圆满完成第三期工作。十多年来,中国专家结合贝宁当地情况开展棉花良种选育、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人才培训和农机技术指导等工作,显著提高当地棉花产量和质量,推动了贝宁棉花种植的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在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不断深化,取得丰硕成果。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市场,中国通过技术援助、产业链建设和市场拓展,助力非洲各国提升农业生产力,推动非洲大陆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一片片新栽种的稻苗迎风舒展,种植户们三五成群地簇拥在几台崭新的农机周围,欣喜地交流着使用方法。
近日,中信农业旗下的隆平高科因其卓越的国际援助工作而备受赞誉,受到了外国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贾斯顿·布朗在接受央视专访时,对隆平高科在农业领域的贡献表示赞赏,称赞其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的积极努力。
显示 10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