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六大突破助推“渝新欧”班列高效稳定运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马欣 2016-04-08 16:31:00

从中国西部内陆城市重庆到欧洲,走海运一般要40多天,而“渝新欧”只要最快12天。这条重庆出发到欧洲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连接起中国与德国两大经济体,并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中欧第一条国际铁路货运专列,“渝新欧”在目前已开行的中欧班列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其开行数量和货值都占到总数的八成以上。

根据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调研,本文展示了“渝新欧”班列自开行以来的发展情况,剖析了推动班列双向常态化高效运行的原因及其六大突破,并指出进一步加快发展需从“回程货源的组织和拓展”等方面重点着力。

一、“渝新欧”班列的发展现状

“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于2011年3月19日首次发车,是中国西部内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

图片3

渝新欧班列线路示意图

据重庆市政府物流办介绍,“渝新欧”班列2015年开行257班(去程156班,回程101班),较上年翻了一番,双向常态化运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的通道支撑。截至2016年2月底,“渝新欧”累计开行530趟,约占整个中欧班列开行数的50%,进出口货值超过100亿美元,占整个中欧班列经阿拉山口出入境货值的80%。

目前, 班列去程平均3班/周,高峰时期7班/周;回程平均2班/周,高峰时期5班/周。再通过1-2年的巩固和发展,“渝新欧”有望实现去程和回程每天双向对开。同时,协调中铁、哈铁和俄铁进一步优化了班列全程运行图,渝新欧班列在国内段和宽轨段的准点率提高至90%。国内段的运行速度已提速到日行1300公里、国外段提速到日行100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由16天缩短至12天。

二、“渝新欧”班列实现六大突破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调研了解到,自2011年初开行以来,“渝新欧”班列陆续在货物组织、运价协调、沿途通关、冬季运输、铁路邮政、信息沟通及协调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成为运行最稳定的中欧国际班列。

突破一:货源稳定增长 实现双向常态化开行 

充足的货源是一条铁路线运行的保障。“渝新欧”缘起于重庆电子信息产品对欧洲的出口运输需求,成立之初所运送货物几乎全部为电子产品。随着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做大,并跻身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电子产品约占“渝新欧”运量的60%左右,是稳定运行最重要的货物来源。 

随着“渝新欧”运输效率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其他地区、非IT货物也开始通过“渝新欧”运往欧洲沿线国家。2014年,来自上海、广东、湖北等地的货物占到30%左右,服装、鞋帽、机械产品等非IT产品占到40%左右。据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统计,目前“渝新欧”运送的出口货物中,笔电产品占50%、数码通信器材占10%,机械设备配件占10%、服装类占5%。 

为避免列车去程满载、回程空跑,“渝新欧”开通回程班列,回程货物包括汽车零部件、进口整车、机械产品、冷链产品等。 

突破二:运价不断走低 价格与效率优势兼具 

“渝新欧”全长11000公里,沿线涉及6个国家,需要换两次轨道,目前运输时间最快12天,平均14天,运输成本相当于空运的1/5左右,比海运节省30-40天,兼具价格与效率优势。 

据了解,“渝新欧”开行之初,国内段运价0.8美元/箱公里,俄罗斯段1美元/箱公里,哈萨克斯坦段0.6美元/箱公里。通过运量增长及与中铁公司密切合作,“渝新欧”国内段运价不断优化,同时依托重庆“渝新欧”物流公司的“四国五方”合作平台,“渝新欧”量大从优、运价逐年下降的“量价挂钩机制“基本形成。2014年“渝新欧”全线综合价格下降至0.6美元/箱公里,今年进一步下降至0.55美元/箱公里左右,相比其他中欧班列优势突出。 

“内陆地区货物出口到欧洲,算上工厂至港口的运输成本和时间、资金成本,我们0.6美元/箱公里的价格已经和海运成本相当,不用政府补贴也能顺利开行。”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说。 

突破三:实现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检查、全程放行 

去年2月,“渝新欧”起点团结村铁路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运行,重庆至欧洲沿线的进出口货物均可在团结村实现海关关检。至此,“渝新欧”开创了中欧班列一次申报、一次检查、全程放行、快速运输的便捷通关运行机制,平均通关时间12小时,比传统亚欧大陆桥货物滞留时间减少一半左右。 

2012年以前,亚欧大陆桥国际班列在进入欧盟时,必须更换铁路运单,制约了亚欧大陆国际铁路联运的发展。2012年10月,“渝新欧”首次尝试了统一运单,实现货物未到信息先到,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目前这种运作模式已经成熟。 

突破四:突破冬季运输障碍 实现全年开行 

“渝新欧”东起重庆,西至德国杜伊斯堡,沿途经过多个高纬度国家,冬季低温对电子产品等货物的安全运送带来挑战,因此,2014年前渝新欧实行冬季停运。重庆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委托巴斯夫、霍尼韦尔等企业进行保温材料研发,实现了整列列车-37°条件下安全运输。 

此外,重庆市政府还组织多方团队,研发出利用柴油发电机控制集装箱温度的解决方案,这不仅破解了冬季运输低温难题,夏季亦可运输冷链产品,满足了回程运输进口牛肉、牛奶等货运要求。 

突破五:开辟国际铁路运邮先例 

铁路合作组织1956年颁布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规定“在国际铁路直通货物联运中不准运送邮政专运物品”,但这项禁令已于今年7月废止,其背后的重要推手便是“渝新欧”。 

近几年重庆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但国际邮包走空运太贵、水运太慢,铁路运输优势明显。中国邮政总局、铁路总公司、海关总署等部门合力与沿线各国协商,推动了去年9月“渝新欧”首趟运邮试运班列顺利启动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相关“老黄历”的废止,并有力助推了重庆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了解到,得益于“渝新欧”班列的牵引,重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截至去年11月底,已备案电商及相关企业248家;企业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申报并完成交易305万单、交易额7.15亿元人民币,并且首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单月破亿元。蜜芽宝贝贸易与政府公关部总经理刘荣庆告诉记者,蜜芽宝贝之所以选中重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渝新欧”。“跨境电商产品对运送的时效要求很高,很多从欧洲进口的产品都可以搭乘‘渝新欧’快速运抵国内。”

突破六:建立对外协调合作机制 

“渝新欧”开行伊始,中铁、哈铁、俄铁、白俄铁、德铁及重庆市政府就确立了班列分段承运人职责分工;2012年4月,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四国的铁路龙头企业与重庆市政府“四国五方”合资组建了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建立了各国铁路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快速处理突发事故机制。 

此外,为方便货物运送和分拨,“渝新欧”沿线建立起“1+N”运行分拨模式,以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为主线,分别在中亚的阿拉木图和库斯塔奈,俄罗斯莫斯科、波兰马拉舍维奇、德国杜伊斯堡和法兰克福、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建立集结和分拨点,使沿线各国都能“搭乘”此趟快车。下一步还将开通德国的慕尼黑、斯图加特,荷兰的鹿特丹,意大利的米兰等分拨点。 

重庆市政府物流办同时在比利时、德国、波兰、俄罗斯设立联络处,不仅负责筹集货物等工作,亦可代表“渝新欧”公司行使操作职能。此举对缓解回程货物不足大有裨益。 

同时,“渝新欧”沿线国家的铁路部门建立起跨国、跨洲的班列铁路运行时刻表。“渝新欧”是国际“五定”班列:“定起点”为重庆;“定终点”为德国杜伊斯堡;“定路径”沿线1.1万多公里路程中,只停靠沿途国家最主要的12个车站;“定运行时间”即“渝新欧”为欧亚各国中铁路运输最高等级班列,以保障货物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定运费价格”指沿线各国统一运费价格。

图片4

“渝新欧”班列运行情况简表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成“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重要桥梁

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已经开行6637列,铺画运行线61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目前多个省区均已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如今,一列列“钢铁驼队”正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互通的重要桥梁。

内陆城市“沿海化”:中欧班列的战略意义

如果要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中欧班列与国际陆港带来的积极意义,“内陆城市的沿海化”应该比较恰当。内陆城市终于跟沿海地区一样,站在了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协作的前沿,而不仅仅是掩在后者的影子里。自然禀赋造成的不利条件得以消弭,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障碍得以克服。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内陆地区经历了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振兴等各种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始终都未能从根本上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中欧班列与国际陆港的新模式,有望成为撬开这一困局的杠杆。

开通中欧班列深化税收合作机制 央企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建设

尽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对此,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合作,通过深化政策沟通、提升设施联通、加强贸易促进机制等措施,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软硬件环境的改善,中国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央企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