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范祚军:加快创新金融工具 转化“一带一路”投资收益

2017-05-03 22:20:00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3日电  5月3日,由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术研讨会暨《东盟十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特征》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在会上表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串起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关键,必须要具备一个能与自身国际地位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相匹配的金融开放支撑体系,布局中国版金融全球化。

范祚军建议加快创新金融工具,转化“一带一路”投资收益。他表示,如果可以设计出合适的金融创新工具,将“一带一路”建设红利转化为短期可见、易得的投资收益,将有助于激发各方投资意愿。例如,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等方式,将私人资本纳入“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其次,完善对冲机制,分散“一带一路”建设风险。一是引进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开辟各类信用风险分担职能;二是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包括风险互换、掉期等产品、活跃风险交易职能;三是促进国际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发展,提升风险分散职能;四是引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一带一路”风险的透明化和信息共享。最后,还要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开辟“一带一路”投融资新渠道。

范祚军指出,一方面要构筑亚欧共同发展的金融基石,涉及到四个重塑。一是机构建设、组织体系重塑,二是资源配置、市场体系重塑,三是产品创新、服务体系重塑,四是金融安全、监管体系重塑。

另一方面,要加强“一带一路”的金融纽带联结。范祚军认为,仅靠开发性金融机构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调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发挥跨境合作的作用。(中证网 实习记者 姚瑶)

相关推荐
全球南方金融合作前景广阔——聆听来自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的声音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声势卓然壮大。

南宁市平稳基金直面保交楼两大难题 协同金融机构同向发力稳民生

南宁市平稳基金成立以来,着力应对各类复杂债务问题、积极保障各方利益,获得多家金融机构支持,形成同向发力稳民生的良性发展趋势。

金融支持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初显

自2023年11月1日新疆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积极履行金融小组牵头职责,统筹推进自贸区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支持新疆自贸区建设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