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英国去留难改欧洲一体化大格局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斌 2016-06-24 08:25:00

新华社信息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吴黎明)“是走,还是留?”万众瞩目之中,英国23日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正式结果24日公布。公投前多个民调结果显示,“留欧”与“脱欧”的支持者势均力敌。

伴随着公投进程,国际舆论唱衰欧盟之声此起彼伏,其中不乏夸大炒作所谓的“脱欧冲击波”。理性来看,尽管遭遇种种挫折,欧洲一体化仍有强大生命力。即便公投后英国真的“脱欧”,也并不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末日。

不可否认,一旦英国“脱欧”,将是欧洲一体化的一大挫折,对英国和欧盟可能都带来损失。英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国际外交影响力举足轻重,少了英国的欧盟,其整体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都要大打折扣。

但也要看到,秉持“光荣孤立”传统的英国人,对欧洲一体化从来都不是全心全意。且不说“煤钢联营”的草创阶段,英国人隔岸旁观,就算是1973年加入“欧共体”后,也常似“局外人”。英国人不加入欧元区、申根区,要求在移民、司法合作、边境管控等一些领域有“例外”特权。最典型的是“返款”特权。

由于英国从欧盟获得补贴少,却像德国一样成为欧盟的“净出资国”,1984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法国枫丹白露提出“返款”的特殊要求,她那句“我想要回自己的钱”的陈述至今让欧盟人记忆犹新。“返款”特权使得英国人可以要回其部分净出资,每年返款额高达数十亿英镑。

英国对欧洲秉持实用主义,没有法德等欧盟核心成员国的“大欧洲”理想主义。英国人希望欧洲单一市场,不希望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深入。一些舆论认为公投在某种程度上是英国跟欧盟“要价”讲条件的结果。

假如英国真的“脱欧”,会不会“传染”到整个欧洲?尽管民粹主义在欧洲有抬头迹象,欧洲怀疑论几乎在全欧洲生根发芽,但正如法国《解放报》所指出,对“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担心是毫无依据的。欧洲一体化走过数十年,欧盟成员国已经深深融入到欧盟之中,欧洲各国经济和欧洲公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统一大市场,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通的巨大好处和便利,“开历史倒车”的可能性很小。

也正因为如此,已融入欧洲的英国,退出“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脱欧”或致英经济缩水5%,“脱欧”将给贸易、投资、金融带来不确定性,隐性伤害更是难以量化。德国媒体甚至指出,法兰克福可能因此替代伦敦成为欧洲企业的融资中心,瑞士也在暗自欢喜。

无论怎样,英国人的根在欧洲。政治上,没有欧盟为依托,英国人很难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连与英国保持几十年特殊关系的美国人也不看好,用奥巴马总统的话说:“到队尾去吧。”经济上,英国对外贸易约一半是在欧盟内,“脱欧派”倡导的效仿“挪威模式”——想享受欧盟单一市场但又不承担责任、不付出代价——只是一厢情愿。

纵观欧洲一体化发展历程,始终在跌跌撞撞地前进,每经历一次危机,就会变得更强大一些。不管英国是“走”还是“留”,欧盟都必须矢志改革,增强其活力、效率和对民众的吸引力。

相关推荐
马国家银行:马金融市场能抵御英退欧公投之影响

马国家银行表示,马来西亚国内市场的流动资金充沛,足以抵御英国退欧公投所可能引起的任何动荡。尽管如此,马金融市场业者依然严阵以待,24日的金融市场提早开市,并且会延长至下午6点闭市。

现场直击:去与留的艰难抉择

当地时间6月23日早7时,即将决定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的全民公投在雨中开始。投票将于当地时间晚10时结束。公投选项看似简单——“英国应该继续作为欧盟的一员还是离开欧盟?”但英国将面临艰难的历史性抉择。

英国脱欧公投背后的历史纠结

英国23日就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1975年,英国曾举行过类似的公投。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但由于历史及地缘因素,英国与欧盟总是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