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金融界“大咖”齐聚香港 “把脉”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7-06 09:02:00

 7月5日,嘉宾在进行分组讨论 记者吕小炜摄

 图为嘉宾在进行分组讨论  记者吕小炜摄

新华社信息香港7月6日电 (记者淡然) 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5日在香港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各国公营机构和私人资本在基建项目上合作空间巨大,香港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联络人”角色。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目前亚洲市场的流动性较为理想,但投资比例较低。受基础设施水平的限制,亚洲市场相对分散。许多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民众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金立群表示,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不是竞争关系,各方存在巨大合作空间,应努力寻找合作途径,更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他指出,亚投行联合融资的首批项目规模超过5亿美元,其中有三个项目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合作。

国际金融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勒奥鲁强调,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私营部门和私人资本的参与。各国政府应为此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勒奥鲁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要重视绿色环保,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绿色科技等,将企业盈利、环境保护、个人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起来。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指出,在亚洲,有基建需求的国家很难获得所需的银行贷款,债券市场亦不够成熟,私营部门参与力度有限,因此政府在发展债券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表示,在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项目时,应聚焦双方利益融合点,有效衔接战略发展目标,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体现。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指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实力相对偏弱,法律政策环境差异较大,因此亟需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融资等方面的支持。

在当天的讨论中,与会嘉宾认为,香港拥有独特优势,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

胡晓炼指出,香港可以发挥资金融通和资金配置中心、信息汇集和信息交流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中心和创新中心的作用。

史蒂芬·格罗夫则认为,香港不仅可以成为中国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超级联络人”,还可以成为政界、企业界、学术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等的全方位“联络人”。

相关推荐
“中国白·德化瓷”推介会在港举办

27日,福建省德化县组织了50家陶瓷企业亮相2025年春季香港礼品展,并举办“中国白·德化瓷”(香港)推介会。

“助力香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专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

陈祖恒表示,香港要善用国际化和“超级增值人”优势,吸引更多内地企业落户香港,联合内企“并船出海”,在全球南方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新兴市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香港与亚美尼亚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生效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15日宣布,香港与亚美尼亚去年6月签订的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在完成有关程序后,已于2025年4月9日生效,适用于由2026年4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任何课税年度的香港税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