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6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工业4.0产品
新华社信息长春6月3日电(记者褚晓亮、姚湜)通过购买欧洲企业,获得全球领先的制造水平和跨国企业订单;通过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大幅提升研发能力;通过产品国产化设计、生产,实现具备企业自身特色创新产品的输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高效转型升级。
2013年,长春市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天伟看到了制造业领域自动化和生产线改造升级的商机,但是与客户的谈判遭遇了“信任危机”。“客户不相信我们这种民营企业具备生产和改造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和能力,我就琢磨要不要去收购一家国外的知名企业。”胡天伟说。
由共同的合作伙伴德国奥迪牵线,胡天伟接触到了正想开拓中国市场的德国GRG集团。GRG集团是德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在高精密磨锋专用设备、立体车库等方面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经过两年时间的考察和谈判,去年,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收购其54.98%的股权,兴建在华合资公司――GRG(中国)有限公司,并在长春建设中德机器人产业园项目。GRG集团对合心机械敞开所有技术和管理体系,并共享所有市场。
现在,长春合心机械可以制造全球领先的“工业4.0”智能生产设备。在GRG集团为德国索林根双立人刀具加工厂设计生产的全自动磨刀生产线,工人把需要进行磨制的刀具摆放整齐推送进生产设备,转身离开,磨刀程序自动进行。“通过传感器的自动识别,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不同品种的刀具。”胡天伟介绍说,如果在长春生产这套设备,成本可以降低30%左右。
同样并购了国外企业的吉林通用机械公司,正在规划投资35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2009年,因为缺少被欧洲企业垄断的铝毛坯资源,吉林通用机械不得不放弃很多项目。同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吉林通用决定抓住机遇前往欧洲寻找合作伙伴,获得自己生产铝毛坯的能力。
经过两年考察数十家企业,吉林通用收购了一家德国企业和一家法国企业,并获得了国际领先的铸造设备和国际领头汽车企业的生产订单。通过“买企业”,吉林通用机械成为世界主要铝合金汽车底盘部件供应商之一,也实现铝锻、铝铸和铝铸锻汽配件的国产化,位于欧洲的奔驰、宝马、奥迪公司成为老工业基地这一不起眼的民营企业的合作伙伴。
2013年,公司决策团队开始策划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去年,这一研发中心正式注册成立,目前有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的7名欧洲专家在此供职。通过聘请当地的工程师,这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借鉴吸收了世界汽车工业前沿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与欧洲汽车主机厂同步开发产品。从今年3月开始,吉林通用机械公司每周要向保时捷公司提供6000件两家企业联合研发的铝合金汽车底盘前悬挂控制臂。
借助海外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和客户资源,吉林通用机械、长春合心机械等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在业界逐渐展露头角。今年,胡天伟要成立“合心国际”公司,走双品牌路线,把企业自主研发的中国高科技产品销售到国外。去年,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吉林通用机械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30%的增幅,达到13亿元。“引进、消化、出产品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要实现创造,创造出超越前者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国产品。”有关负责人说。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系教授李北伟认为,东北地区民营企业通过对国际企业兼并重组,引入资源、人才的做法很有代表性。“通过这些步骤,企业加速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投入研发实现企业升级,并向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很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