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专家助卢旺达解决双季稻栽培难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2-22 16:13:00

新华社信息基加利12月22日电 (记者杨孟曦) 卢旺达国家农委日前组织专家对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进行验收。卢旺达专家表示,中国专家对当地农户的栽培指导,已成功解决困扰卢旺达多年的无法栽培双季稻难题。

卢旺达国家农委的专家组对33户农户参与的稻谷生产示范地进行了现场测产,单季平均产量为每公顷8.1吨,比当地传统水稻栽培产量高4到6吨。

已经连续3次参加示范栽种的卢旺达农户罗拉说,在农业示范中心按照中国专家的技术,栽种出的稻谷产量高,而且每年能收两季,按这样的方法栽种,家里的粮食收成比以前翻倍还不止。

卢旺达南方省农委主任加萨那在见证了验收成果之后表示,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采用的这种让农户参与栽种示范、实地学习掌握技术的推广模式切实可行,而且中国专家的该项新技术在卢旺达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下一步将支持中国专家在卢旺达更广的范围推广这一新技术和稻谷品种,让当地农户尽快掌握栽种技术、增加稻谷产量。

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专家胡应平说:“这是我们今年继6月收成以后的第二季收成,产量依然高出当地农户栽种的一倍左右,这对于许多卢旺达当地农户来说是个非常振奋的好消息。”

福建农林大学援卢旺达专家组经过多年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耐寒品种,采用水稻旱作栽培新技术提高地表温度、改善土壤透气性,合理安排播种季节。经过2015年至今两年的实验,已经解决当地稻谷多年没有解决的无法栽培双季稻的难题,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卢旺达因气候、土地等原因,多数地区大米只能收获一季,而且产量不高,不能满足卢旺达国内对于粮食的需求。卢旺达农业部计划至2018年,扩大水稻种植,提高稻谷产量,实现自给自足。

相关推荐
丝路走笔丨“不只是食物,更是希望”——为非洲孩子餐桌带去希望的“中国草”

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专家陈晓斌表示,菌草技术与卢旺达国家营养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心今后将专门为学校开展定向培训,帮助更多教育机构把这项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卢旺达总统:期待加强卢中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7月29日在首都基加利表示,中国是卢旺达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卢方愿同中方一道推进两国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

全球连线丨巴基斯坦学员中国农科城“取经”

7月17日,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在华培训项目首期292名学员在中国农科城杨凌集体举行结业仪式。巴基斯坦学员表示,在中国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化农业技术的相关知识,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