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专家助卢旺达解决双季稻栽培难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2-22 16:13:00

新华社信息基加利12月22日电 (记者杨孟曦) 卢旺达国家农委日前组织专家对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进行验收。卢旺达专家表示,中国专家对当地农户的栽培指导,已成功解决困扰卢旺达多年的无法栽培双季稻难题。

卢旺达国家农委的专家组对33户农户参与的稻谷生产示范地进行了现场测产,单季平均产量为每公顷8.1吨,比当地传统水稻栽培产量高4到6吨。

已经连续3次参加示范栽种的卢旺达农户罗拉说,在农业示范中心按照中国专家的技术,栽种出的稻谷产量高,而且每年能收两季,按这样的方法栽种,家里的粮食收成比以前翻倍还不止。

卢旺达南方省农委主任加萨那在见证了验收成果之后表示,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采用的这种让农户参与栽种示范、实地学习掌握技术的推广模式切实可行,而且中国专家的该项新技术在卢旺达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下一步将支持中国专家在卢旺达更广的范围推广这一新技术和稻谷品种,让当地农户尽快掌握栽种技术、增加稻谷产量。

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专家胡应平说:“这是我们今年继6月收成以后的第二季收成,产量依然高出当地农户栽种的一倍左右,这对于许多卢旺达当地农户来说是个非常振奋的好消息。”

福建农林大学援卢旺达专家组经过多年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耐寒品种,采用水稻旱作栽培新技术提高地表温度、改善土壤透气性,合理安排播种季节。经过2015年至今两年的实验,已经解决当地稻谷多年没有解决的无法栽培双季稻的难题,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卢旺达因气候、土地等原因,多数地区大米只能收获一季,而且产量不高,不能满足卢旺达国内对于粮食的需求。卢旺达农业部计划至2018年,扩大水稻种植,提高稻谷产量,实现自给自足。

相关推荐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一批农机装备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农机装备分发仪式4月28日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巴基斯坦全国粮食保障和研究部部长拉纳·坦维尔·侯赛因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通讯:中企修复卢旺达重要交通走廊进行时 助力当地发展

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向西南驱车行驶约50公里,就到了穆汉加至尼扬盖公路,这里一侧是巍峨青山,另一侧是陡峭悬崖,景色壮丽。记者一年多前曾途经这条公路,当时路上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颠簸异常,如今路面平整,秩序井然。

巴基斯坦“新农人”求学陕西杨凌 共绘中巴农业合作新图景

4月21日,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在华培训项目在陕西杨凌开课。培训期间,来自巴基斯坦的“新农人”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统学习种子生产与加工、牲畜疾病监测与防治等领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