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保险护航“一带一路”需加大保障服务力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1-26 09:44:00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王虎云)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正在加速。企业“走出去”给我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但也应该看到,保险公司服务企业“走出去”并非易事。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应加强同业合作和外部协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保险业应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有所作为,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险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近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发展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可以给保险业提供丰富的可保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业也能服务于国家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保险业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风险保障支持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保险业可通过财产险、人身意外险、责任险、信用险等产品,对基础设施、海外投资并购等项目中的各类风险提供保障。其中,信用和保证保险大有可为,尤其要着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境外投资保险的作用。比如,中国信保提供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在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转移优势产能、实现转型发展;带动商业性银行走出去、促成跨国银团贷款,推动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支持企业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信用和保证保险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多作用。”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更多扮演资本输出的角色,也面临着较多的违约风险,因此,需要保险业作为第三方参与信用风险管理,包括国家信用风险的管理,以强化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国别风险的管理。

虽然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我国保险业面临巨大市场机遇,但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风险保障需求方面,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具体表现为产品和服务欠缺针对性、保障覆盖面不足等。“目前绝大多数‘走出去’的保险机构主要在做投资和融资方面的一些工作,但真正提供风险保障服务的还不多。”周延礼说,“我们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把保险产品设计好,以适应对外贸易、投资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要通过海外投资保险产品,为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的风险保障,解决风险资本有效供给问题。”

另有保险监管层人士指出,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应鼓励保险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现状、保险需求特点,加强产品创新,提高服务针对性和契合度;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保险主体在境外设立、并购保险机构,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财务支持和再保支持;推动保险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流程、审批权限、考核激励等措施。

为让保险业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业内人士建议行业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诸多风险,需要更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其中包括传统风险的管理和专门风险管理问题,前者需要一个平台交流并提高技术,后者需要一个平台交流并协调利益。”王和建议,在亚投行下建立一个平台和机制,如风险管理与保险委员会,一方面协调相关国家的保险机构,共同开展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另一方面解决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也包括建立共同基金,以分散个体国家和保险公司的风险。同时,建议我国保险行业建立一个沟通协调机制,以强化和协同我国保险业在开展“一带一路”业务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相关行动。

中国再保险集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国言认为,即便是国内大的保险公司,在“走出去”时“单打独斗”也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保险公司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和统一筹划,以及与会计、法律、安保等行业合作,还需要行业内部合作,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关推荐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主要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谈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情况

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如何?金融风险防控形势怎样?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3日进行了详细解答。

法媒:能源与粮食危机正重塑保险业

瑞士再保险公司近期发布报告称,能源和粮食安全危机正在重塑保险公司的优先考虑事项,它们日益把重点放在帮助建立经济韧性和促进绿色能源的转型上。

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和改革力度加大 2021年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增至7.8%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稳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2012年到2021年,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3.5%增长到7.8%。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已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