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韩茂莉:促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需打造中国品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2-20 16:10:00

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王晨笛) “打造中国品牌对‘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合作来说至关重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农作物品种与农业技术“走出去”将迎来重要契机。

韩茂莉指出,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中外农业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性,通过推进优势技术与品种对接,实现互补共赢,这对中国农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历史,韩茂莉说,中国是农业大国,古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出产的粟(小米)、水稻等作物,分别通过水路和陆路传入地中海地区与中亚,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样,冬小麦由西亚北非地区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迅速被中国人所接纳,对古代中国文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中外农业务实合作话题,韩茂莉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中亚地区与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耐旱、耐贫瘠的农作物品种,以及高产栽培、优良品种繁育、灌溉工程等农业技术方面,中国具备突出的优势和特色,在不少细分领域与中亚地区拥有广阔合作前景。

韩茂莉介绍,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中国品牌在中亚地区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具有较高知名度,创造了不少成功案例。

譬如,中方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开发“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将中国科研机构研发的玉米品种育种成功,并推广给当地农民大范围种植。中国的高产玉米品牌让当地农户不仅享受到了中国科技的好处,还得到了收益上的实惠。

谈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农业合作时,韩茂莉表示,这涉及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而东南亚是主要水稻种植区,中国则拥有漫长的水稻驯化历史,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影响深远,在农作物品种与技术方面有合作基础。另外,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瓜果蔬菜品种方面的差异,也使得彼此农业合作存在互补性,合作前景可期。

韩茂莉表示,农业领域的中国品牌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绿色、安全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这样的中国品牌才能真正抓住“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契机,在中外互利合作中逐渐做大做强。

相关推荐
外交部谈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给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丰富选择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月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给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中方也欢迎更多外国优质品牌进入中国大市场,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合作的礼物 在田野上种希望

农业合作是中缅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强烈的合作需求,让“吉祥·希望的田野”中缅双语栏目应运而生。该栏目紧密围绕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聚焦产业前沿,采用“新闻速递+专家来稿解读+读者互动答疑”的形式,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科特迪瓦国际农展会举办“中国日”主题活动

科特迪瓦阿比让国际会展中心5月24日迎来第七届国际农业和动物资源展“中国日”主题活动,展示科中农业合作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