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10日电 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未雨绸缪“走出去”开拓市场,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更是在境外搭建以工农业和贸易园区为主的新经济平台,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多元合作平台提高我国企业在境外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但以民企为主搭建的境外新经济平台如今普遍遭遇融资及招商瓶颈。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试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不少企业在境外兴办了农业产业合作园、加工贸易及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及中国商品城、经济特区……
2011年,河南贵友集团开始投资开发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楚河州伊斯克拉镇的废弃企业园,建立了“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发展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等产业,目前合作区已有8家中国企业入驻合作区。
贵友实业集团总经理张保领介绍,“亚洲之星”已被吉方认定为第一家规模化养殖加工企业。在比什凯克几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亚洲之星”的禽肉产品已占市场份额一半左右。经过五年发展,这一合作区因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绿色生态的运营理念,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合作的典范。2016年8月,我国商务部和财政部都认定其为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图为1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合作农户卡里莫维奇(右)和儿子(左)在玉米地商量下一步玉米种植的计划
此外,福建晋江企业在波兰建设的中国商品城、陕西西安企业设立的中柬金边经济特区、海尔集团在巴基斯坦鲁巴工业园都已经成为当地龙头企业。新疆企业更是“近水楼台”,率先在多国建立了六个境外园区,这些园区不但使我国相对有余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了出去,还成为开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落脚地”,便于中资企业迅速融入当地市场,减少“单打独斗”的风险。
新疆民营企业投资设立的华凌自由工业园区和国际经济特区项目已经开始运营,部分国内企业投资入驻。华凌集团办公室主任高建民说,自2000年开始,华凌集团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多次进行小规模、试探性投资,最终才将投资的目标锁定到格鲁吉亚。目前,我国受欧盟贸易壁垒和俄白哈关税同盟两大壁垒包围,很多企业对驻在国法律法规研究得不够透彻,对面临困难的程度预判不足,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企业在境外搭建的新经济平台来实现发展,减少投资风险。园区对格鲁吉亚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法律法规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享受的格鲁吉亚关税、增值税、财产税免税的优惠,可以给入区中企提供更多便利,规避风险,与当地政府和财政经济金融部门通畅的沟通渠道,也让入区企业降低了投资成本。
陕西省爱菊粮油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认为,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以境外园区为依托进行产业合作,由园区方来着手应对当地的各类手续,避免企业“单打独斗”的高成本,也便于企业有序“走出去”防止中资企业之间同质竞争。
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境外搭建打造设立的各类合作中心、产业园、特区等新经济平台,主要的投资方基本都是民营企业,一方面是因为民企不会让人产生“大国拓展势力”的联想,也得益于民企投资相对灵活机动、受到的制约少。但与此同时,以民企为主搭建的新经济平台,却又由于其“民间”身份而不断遭遇融资与招商难题。
张保领说,“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已经投建5年了,按照合作区规划,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初步建设,但整个合作区的亮化建设、研发中心、动植物疫情防控中心、良种繁育中心、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还有待建设和完善,主要原因就是遭遇资金制约和金融瓶颈,目前国家在境外园区的政策支持不到位,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效果。
西安高山流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中柬金边经济特区定位为最开放、最自由的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公司董事长徐彦平说, “一带一路”走出去,基本都是民营企业“打头阵”,但民营企业目前享受不到丝路基金、亚投行的金融支持。除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外,民企还需要国家、政府从政策上给予外部支持和引导,在境外的民企希望也能够享受和央企一样的国内金融政策。
高建民说,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的园区去年就投入运营了,但目前观望的企业多,真正投资落地的企业却很少。由于是民营背景,华凌集团去东部沿海招商时,国内商贸类企业创业信心不足,对民企尤其充满了不信任感。“如果民营企业按着现在的形势招商也可以慢慢发展起来,但速度和效率就差太多了,但如果政府助力推动的话,企业的发展就会是另一番天地。”他还透露,目前我国认可的境外园区,面积都要达到4平方公里。“要根据所在国的实际国情来认定,不能‘一刀切’,像格鲁吉亚这样的小国家,4平方公里的园区确实太大了。”
另外,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创建园区后续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我国金融行业规定企业银行贷款时,境外的财产不能用做境内的贷款抵押,所以“走出去”的民企贷款特别难。“现在丝路基金的起贷点特别高,民企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高建民建议,可采用国家入股等形式,在资金和税收上采取更灵活的政策。
徐彦平认为,其实海外民企大部分都在和国有企业合作,民企先进入取得资源和土地,国企再带着资本进入合作,建议为这些企业和项目回国上市提供资本市场路径,解决海外投资企业的融资问题。
不少境外投资平台企业建议,相关部门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为“一带一路”上的企业提供有效支持:首先要创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联动模式。其次,相关省区市要成立“一带一路”专门机构重点支持“走出去”相关企业,并与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会计事务所等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降低商务成本和投资风险。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我国境外产业园区实地调研,将这些园区纳入当地的经济“大盘子”进行全面规划和推介,避免企业闻风而来,投资一哄而上。其三,加强境内国家级和省区级相关产业园区与我国境外园区对接合作,形成园区间资源共享、合作双赢。(记者李晓玲、石志勇、黄鹏飞、孙飞、刘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