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联手保护丝路文化遗产成为多国共识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9-22 11:37:00

新华社信息兰州9月22日电 (记者屠国玺) 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阿格纽向大家展示了一张拍摄于1989年的照片。照片中,他们和敦煌研究院专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此后的27年时间里,中美两国专家联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成效斐然。

从那时起,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等合作,完成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制定,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壁画颜料分析、修复技术,石窟微环境影响研究,游客承载量研究,游客管理系统研发等多个层面的合作。如今,敦煌莫高窟实行的“全员预约、数字电影+实体洞窟、错峰参观、淡旺季票价”的开放利用新模式,正成为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放关系的样本。

今年5月至9月,在双方合作下,“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首次在美国集中展出。阿格纽说:“我们把敦煌壁画带到了美国,其中包括三座全尺寸的复制石窟。这个展览受到美国人民的欢迎和追捧。”

“我相信这足以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阿格纽说,类似于敦煌莫高窟这样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秉持这种观点的不只是阿格纽一个人,来参加首届敦煌文博会的多国专家都发出了合作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倡议。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德卡罗从意大利罗马前来敦煌。他认为,世界的全新变化给丝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全新挑战,比如一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冲突和动荡,以及各个国家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等。德卡罗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相互协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印度青年事务体育部辅秘索尼·古普塔第一次看到敦煌莫高窟,就感觉十分亲切。“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之间的交织,中国和印度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她说,希望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像“主人翁”一样建立全球化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希腊文化与体育部文化遗产司司长柯克·艾莱尼则带来一个全新建议。他希望能建立数据平台,让游客在网络上通过模拟的方式探访昔日驼队走过的丝绸之路,让更多沿线国家的民众体验到“跨越边界和国家的交流”。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今年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围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和这两个国家达成了许多合作意向。而合作意向落实速度之快超出想象,一些项目已经开始收获早期成果。比如,今年12月,沙特赴中国的第一个文物展览《阿拉伯之路文物展》即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刘玉珠介绍,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和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手”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将通过联合考古、文物保护工程、联合申遗、人员培训、文物展览等多种形式展开合作。他认为,中国在考古研究、博物馆、世界遗产申报和管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修复、展示利用等领域的技术、人才和经验优势,能够为丝路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

刘玉珠说:“是丝绸之路将我们紧密联系起来,我深切感到,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沿线国家的普遍共识。”他希望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能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使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能够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
2020丝路文化遗产年报发布多项丝路考古成果

近日在“2021丝绸之路周”杭州主场活动上发布的《2020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中,北庭故城考古被列入2020丝路考古发现的十大推介项目。

51国嘉宾会聚敦煌 共议“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500余位中外嘉宾与会。

中国在“陆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目前中国在本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体系、管理体制、规划编制、维修保护和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为例,通过国家投入、政府支持以及几代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莫高窟的保护已逐步从抢救性保护过渡到预防性保护,敦煌研究院也成为“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