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推进教育合作培养中文人才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9-22 14:35:00

新华社信息南宁9月22日电 (记者潘强) 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交流会2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泰国、缅甸、印尼、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9个国家69所华文学校和华教机构,以及中国28个省市区侨办和教育部门的近200名代表参会。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走出去的海外中国企业,由于业务需要等,开始在当地寻求能够熟练使用中文的人才,很多外国人也在主动学习中文,以便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在海外的华文教育中,华文教师短缺、教材严重缺乏、教学方法有待加强的现象比较突出。”菲律宾华教中心常务副主席黄端铭表示,近年来中国通过选派华文教师到海外任教,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但如何做好外派教师的保障工作,提升当地华文教育水平,还需要建立更为健全的管理机制。

中国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副司长汤翠英介绍,近年来国务院侨办通过派遣教师赴海外华校执行援教任务,组织华裔青少年来华文化体验,邀请海外华校教师来华研习,组织国内教师赴海外“送教上门”培训,组织编撰华文教材等多种形式,助力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中国国务院侨办公布的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计划向27个国家的260余所华校选派教师1100人,其中南非、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为首次选派。

“我们非常需要华文教师的到来,这对支援华校教育,提升我们教学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副会长蔡伟华说。

蔡伟华告诉记者,目前柬埔寨已有华校50余间,在校生达5万人。这其中不仅有华人华侨后裔,还有不少柬埔寨本地居民。

目前,华文教育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即除了帮助华侨华人传承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之外,华文教育还肩负着培养当地社会通用型人才的责任。

除在海外力推华文教育外,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也在不断升级。截至2015年,中国与东盟互派留学生逾19万人,其中,中国在东盟国家留学生已超过12万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达到7.2万余人。到2020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双双超过10万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此外,中国各地亦在大力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开放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办主任秦春成介绍,到“十二五”末,来广西学习的东盟留学生已有将近4万人,占广西留学生总人数接近八成,广西已成东盟国家留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地之一。

秦春成说,除互派留学生外,目前广西高校已有9个面向东盟的人才培训中心或基地,1个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和18个自治区级华文教育基地。

相关推荐
江苏—非洲高校合作联盟在苏州成立

10月27日,在苏州大学举行的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开幕式上,江苏—非洲高校合作联盟成立,标志着江苏与非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步入体系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以教育为桥,筑友谊之路——“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十年结硕果

孟秋时节,“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十周年大会暨合作论坛日前在甘肃敦煌召开,这是2025敦煌论坛活动之一。论坛上,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20余个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回顾过去十年的同行之路。

匈牙利文化部长:扩大对华高等教育合作“促进地区稳定和共同繁荣”

匈牙利文化与创新部长汉科·鲍拉日9月22日在首都布达佩斯表示,匈牙利把扩大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合作视为“一项可以促进地区稳定和共同繁荣的长期战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