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中国与东盟合作成果丰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7-08 11:17:00

133200113_13952799789531n

新华社信息南宁7月8日电 (记者潘强)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联系广泛、成果丰富、交往密切的一组关系,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和东亚合作,成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杨秀萍说,中国与东盟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人文交流成果丰硕,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使双方利益更加紧密交融。

2016年正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教育交流年,也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元年。数据统计显示,中国连续7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5年双方贸易额4722亿美元,互访人次2364万,互派留学生逾19万人。中国在东盟建立了31所孔子学院和32个孔子课堂,并在泰国、新加坡和老挝设立了文化中心。

杨秀萍说,东共体建成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互为双方的重要机遇,中国与东盟政府以及企业间可以借此机会开展深度合作,参与到彼此的发展中,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地区繁荣与稳定。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顺利完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正式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成功启动,正在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杨秀萍说,中国“十三五规划”和东盟共同体2025愿景能找到更多共同需求和利益交汇点。

杨秀萍说,在“一带一路”共建方面,双方应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为切入点,用好亚投行、丝路基金,拓展金融合作,打造更多示范效应项目,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推动次区域共同发展,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同时,深化人文交流,增进互信和友谊。

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中心积极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新闻等领域合作。截至2015年底,中心已完成90多个合作项目,主办并参与了近500项活动。

相关推荐
我国推进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创新合作

9月16日,在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发布了《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产业赋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连续8年第一!东盟果蔬飘香中国

海关总署9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与东盟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8年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5中国—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共商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

9月15日,以“数智赋能 文化传承 推动中国—东盟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在广西桂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