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国霍尼韦尔公司CEO杜瑞哲眼中的“一带一路”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5-12 10:43:00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杜静) 早在2004年,美国高科技制造巨头霍尼韦尔公司就提出了“东方服务东方”的中国市场发展战略,即通过一系列立足本地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东方服务世界”战略成为霍尼韦尔在中国市场的又一法宝。

“‘东方服务世界’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霍尼韦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杜瑞哲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更紧密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杜瑞哲说,“对霍尼韦尔来说,我们把在中国的研发、设计、制造成果运用到世界其他地区,以‘东方服务世界’战略服务中国融入世界的目标。”

目前,霍尼韦尔在“一带一路”沿线已有20多个分支机构、3200多名当地员工。如此庞大的网络成为霍尼韦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优势。

在“东方服务世界”战略下,一方面,霍尼韦尔携手中国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另一方面,该公司将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到全球市场,尤其是高增长的新兴市场,推动“中国创造”走出国门,服务全球。

“‘一带一路’”倡议为霍尼韦尔这样深耕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新机遇。”杜瑞哲说。

中国是霍尼韦尔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也是对公司全球增长贡献突出的市场。2016年霍尼韦尔全球销售额为394亿美元,中国销售额为24亿美元,各业务集团在中国均实现稳定增长。

“霍尼韦尔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在中国3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1.3万名员工,并建立起了多个研发、制造和销售中心。”谈起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杜瑞哲难掩自豪。

对于普通中国消费者而言,对霍尼韦尔的认知或许仅限于空气净化器。但事实上,这家公司却是工业制造领域的“全能选手”,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和服务、家庭和工业控制技术、涡轮增压器及特性材料等众多领域。霍尼韦尔还是最近首飞成功的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提供了包括辅助动力、机轮与刹车、飞行控制、导航等系统。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霍尼韦尔也在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寻求打造“软硬结合”的“互联工业企业”。

杜瑞哲举例说,一直以来,工人防护装备是霍尼韦尔的一项重要业务,包括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危险气体探测等。如今,霍尼韦尔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互联工人”,即把所有这些设备的传感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使得客户能够对其施工作业人员所处的安全环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危险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在中国市场,打造‘互联工业企业’还是要继续坚持本土化策略,即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和制造什么。”杜瑞哲举例说,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有明显不同,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空气净化、净水系统等,而美国消费者可能更加看重防侵入系统等,因此必须因地制宜。

谈到中国经济和市场前景时,杜瑞哲说:“我们继续看好中国市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或许已经不像5到10年前那么快,但中国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

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杜瑞哲对霍尼韦尔未来在华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继续保持以两到三倍于中国经济增速的速度增长。”

相关推荐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每一次合作都能感受到中国蕴藏的无限可能”——访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弗拉杰

弗拉杰说,施耐德电气将坚定深耕中国,携手本土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共同塑造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的未来。

“相信在中国市场能有更多收获”

“博鳌亚洲论坛一直是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与包括中方在内的合作伙伴一道,以创新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听“信任票”里的开放中国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中国经济明显回升向好,内外信心有效提振,叠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力稳外贸稳外资等举措不断出台,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接连落地中国,外资正用实际行动加码投资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