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应聚焦“共商、共建、共享”

责任编辑:谭博文 2017-05-17 10:09:00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17日电(段靖)日前在京举行的“‘一带一路’是多彩之路:挑战和对策研讨会”上,就“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与对策这一议题,多位专家认为应聚焦“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同繁荣。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成果及进度超预期,在继续推进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对接需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一带一路”推进,需要构建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公共服务组织。过去十多年,全球范围内的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产能短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中国的技术、资金、管理和沿线市场需求、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结合起来,依托项目群、产业链、经济合作区等,在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方面与相关国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相同的共同体。

张燕生建议,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加强与全球跨国公司、本地企业合作实现本地化,做好调查研究和规划工作,用好本地华人资源、驻外商务部门和当地中资企业人脉,履行好社会责任。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认为,中国企业应通过建立风险跟踪应对机制,及时发现风险因素,有效降低和管控风险。同时要鼓励民间机构通过PPP等多种方式参与,尽管PPP不能保证项目必然盈利,但可以增加项目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项目风险可控。

“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参与,让市场成为吸收、化解和应对风险的核心机制,撬动沿线相关国家中小微企业参与,加强对国有机构及重大项目财务风险的评估和审计等,都是化解‘一带一路’推进落实过程中风险的有效方式。”王海峰表示。

“‘一带一路’是多彩之路:挑战和对策研讨会”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举办。

相关推荐
2024: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最强音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前行的,是持续活跃的经济信息国际传播活动。2024年,中国经济信息社协助各类传播主体开展了387次经济信息全球传播,通过英、法、德、日、韩、泰等十多种语言,面向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主要地区落地,实现平均每条信息被625家次海外媒体渠道刊载的传播效果。

周密: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9月20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策划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外媒行”系列活动在重庆宣布启动。

中经社董事长潘海平:以高质量经济信息服务助力高水平中非关系发展

7月25日,以“中非之‘智’助中非之‘治’”为主题的中非媒体智库交流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潘海平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经社将以经济信息服务和媒体智库合作为抓手,持续推动中非媒体智库机构精诚合作,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