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重庆探索多式联运 缩短奢侈品运到新加坡时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马欣 2016-07-11 10:43:00

在过去一个月里,共有600 台进口汽车通过“渝新欧”班列抵达重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口岸最大批次的整车进口,亦超过了内陆地区首个铁路整车进口口岸——郑州自2014年11月以来的进口总量。

640.webp

 

重塑工业结构

自2011年3月19日正式开通后,截至6月份“渝新欧”5年内共发出650多趟赴欧货运列车,其班次数量占目前全国中欧班列班次数量的45%左右,货值占所有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欧班列货值总量的85%。

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谢水清称,“渝新欧”的出现,是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改变重庆过去“内陆化”的工业结构。

“重庆直辖后,延续了四川的传统工业体系,即偏重化工、机械、纺织等,2007年在沿海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重庆开始考虑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业等。”谢水清称, “但重庆即使给出优厚的土地、人力、政策红利,也难以吸引大型电子信息制造业落户。重庆的物流体系都是建立在重工业背景下的,而电子信息制造业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因此需要构建更具时效性的物流体系。于是,重庆推出了‘渝新欧’。”

从重庆目前的工业结构观察,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在其中的巨大支撑作用。2015年,重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值达到GDP的10.2%,该产业和重庆汽车产业一起,合占重庆市工业增长贡献率的45%。

探索多式联运体系

“渝新欧”的开通,也改变了重庆的区位劣势,成为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铁路、港口、航空三种进出口的副省级城市。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设想是:“铁路、港口和航空三方面可以组合出五种联结方式,即江海联运、铁铁中转、铁空中转、公路和铁路的中转、铁海联运。”

就目前的进程来看,在铁空中转和铁铁连接方面,“渝新欧”在所有中欧班列中占明显优势。其中,铁空中转,主要是利用重庆江北机场的航线优势,与“渝新欧”相结合。重庆市外经委主任徐强说,“渝新欧”将升级为“亚新欧”,欧洲的货物都可以由此运到重庆,再通过空运中转到曼谷、香港、东京、首尔等位于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形成“四小时航空经济圈”。

据了解,重庆正在联合“渝新欧”、重庆机场以及新加坡樟宜机场构建一个全新的物流运输体系,通过铁路和航空联运,解决新加坡国内奢侈品消费的运输时间问题。

重庆的最终的目的是,未来欧洲发往马来西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最快速的铁空中转,最终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国际物流转运枢纽。

而铁铁连接,则是指国际口岸和国内货物互联互通。“渝新欧是跨国的,也可以到广西、到云南、到上海、到深圳。”黄奇帆称。他尤其提到把云南、东南亚的咖啡豆运到重庆加工后再运出去。

6月16日,随着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开业,上述设想变为现实,根据重庆和云南两地的协议,未来云南省产咖啡豆主要都将通过渝新欧运往欧洲消费区。上述协议签署后,不仅将给渝新欧班列在未来五年提供约50000个集装箱的货运量,同时也使得不产咖啡的重庆市成为国内最大的咖啡现货交易中心。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成“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重要桥梁

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已经开行6637列,铺画运行线61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目前多个省区均已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如今,一列列“钢铁驼队”正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互通的重要桥梁。

内陆城市“沿海化”:中欧班列的战略意义

如果要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中欧班列与国际陆港带来的积极意义,“内陆城市的沿海化”应该比较恰当。内陆城市终于跟沿海地区一样,站在了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协作的前沿,而不仅仅是掩在后者的影子里。自然禀赋造成的不利条件得以消弭,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障碍得以克服。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内陆地区经历了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振兴等各种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始终都未能从根本上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中欧班列与国际陆港的新模式,有望成为撬开这一困局的杠杆。

开通中欧班列深化税收合作机制 央企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建设

尽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对此,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合作,通过深化政策沟通、提升设施联通、加强贸易促进机制等措施,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软硬件环境的改善,中国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央企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