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加速“电力合作”点亮“一带一路”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5-22 15:44:00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姜琳) 5月的阿拉伯海北岸,戈壁灼热,强光刺眼。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胡布燃煤电站正在紧张施工。“两台机组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供电90亿千瓦时,将解决近400万巴基斯坦居民的电力短缺问题。”工程部经理裴昌龙说。

这只是当前“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如火如荼”的一个缩影。

作为设施联通的重要部分,中国能源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契机,与沿线国家取得诸多合作共识,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正加速推进“一带一路”电力建设,和相关国家互利共赢。

“我们将以新能源投资和并购、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出口、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开发和运维服务等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为主要方向,积极寻求海外发展机会。”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长乔保平表示。

凭借在风电领域的“绿色名片”,国电集团沿着“一带一路”走出扎实“足迹”。不久前,其下属国电电力和龙源电力负责的加拿大德芙林二期、巴基斯坦及波兰等三个风电项目已立项,同时在波兰成立项目筹建处;此外还与印尼佳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电力工程关乎民生,是“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力企业在电力装备制造、项目施工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有旺盛的电力需求,双方在这一领域合作潜能巨大。

中国华电在印尼、俄罗斯、柬埔寨、越南等十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能源合作。其在建项目包括俄罗斯捷宁斯卡娅燃机电站、越南沿海二期燃煤电站项目等;待建项目印尼玻雅燃煤电站等。总体形成在建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局面。

“‘一带一路’大有可为。一是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国家用电水平不高;二是电力行业新能源发展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新机遇。”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认为。

据统计,当前全球还有12亿无电人口,缺少电力能源成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中国以外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均装机量不到0.3千瓦,人均用电量仅每年1600千瓦时,比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还低。

2016年,国家电网新签国际工程总承包、装备出口、技术咨询合同总额33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超过23亿美元。

国家电网表示,未来将重点建设好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特里斯皮尔斯水电送出二期工程、埃及国家输电网500千伏输电工程、巴基斯坦默拉直流输电工程等项目;同时深入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国输电和联网。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连云港: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积极塑造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