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从盖房小工到“铁路工匠”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4-03 12:48:33

新华社万象4月3日电(记者章建华 黄宗文 杜大鹏)在中老铁路工地上工作两年多,老挝小伙罗毅还是黑瘦黑瘦的,依然不善言辞,但这过去的两年对他的人生无异于一场蜕变:从县城里打零工的盖房小工成长为“一带一路”上专业技能出众的“铁路工匠”。

“我老家在乌多姆赛省孟赛县,听说中国人要来修铁路,我自己就跑来这里找工作了。”26岁的罗毅本名诺伊·宋玛尼,他的家乡孟赛县是许多从公路进入老挝的中国商人落脚的第一站。诺伊从小就见识了来自中国的许多新鲜事物,因此哪怕要离开新婚妻子,也决定到中老铁路工地上去试一试。

于是,诺伊在中国中铁五局中老铁路一标二分部钢结构加工厂担任一名电焊工,也有了中国同事们给起的中文名字“罗毅”。

“罗毅现在已经可以单独工作了,我会的他基本上都会了。”罗毅的中国师傅谢新古说,罗毅和其他三四个老挝工人刚到工厂作为焊工是从零开始的,但是接受能力很强,又肯吃苦,已经熟练掌握了拱架焊接、钢板打孔、剪板等技能。

2018年3月,中铁五局第一个旨在技术创新的海外工作室“杨树海外创新工作室”在项目部成立,罗毅成为唯一一名进入工作室的老挝籍员工,已经协同中国同事获得了两项中国技术专利。

“我们一起学习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罗毅会提出很多结合当地情况的想法,对我们很重要,”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杨树介绍说,“比如喷淋养护系统这个专利,在前期设计的时候,他就提出老挝雨季时水比较浑浊,建议我们增加一些过滤设备。”

罗毅的进步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年初的中老铁路2019年建设工作会议上,负责铁路建设、运营的老中铁路有限公司授予他2018年中老铁路项目“铁路工匠”的荣誉称号。

对此,作为中铁五局二公司中老铁路一标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的胡勇颇感欣慰:“罗毅是中老铁路项目为当地培养的众多铁路人才中的典型和代表。我们开展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帮助当地解决就业、促进技能、技术的提高。中老铁路一共六个标段,中铁五局负责的第一标段已经培养了1000多名老挝籍员工,他们在我们的铁路建设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老铁路北起中老边境,南抵老挝首都万象,线路全长414公里,计划在2021年12月建成通车。

罗毅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和收入水平都很满意。他现在一个月收入约400万基普(约合人民币3300元),比以前当小工翻了一番多,工资多数寄给家里的妻儿。他说:“等铁路建好了,我就带家人去中国看看,以后孩子长大了希望他学好中文。”

相关推荐
中老铁路跨境旅客突破60万人次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10月15日,来自老挝、泰国等115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共计60万余人次,搭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实现跨境旅行。其中,今年以来约20.4万人次,中老铁路跨境旅客实现逐年增加。

中老铁路首批老挝茶叶跨境直达

记者从昆明海关获悉,近日,一批货值18.4万元的老挝茶叶经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监管合格后顺利抵达昆明。这是首批通过中老铁路进口的茶叶,中老铁路跨境货运又添新品种。

“从中国式现代化看到老挝的希望”

老挝与中国山同脉、水同源,是前途相关、命运与共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老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是内陆国家,没有自己的出海口,资源一直处于沉睡状态。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的老挝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