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科院: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需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4-19 22:30:40

新华丝路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闫鹏 、李浩然)19日,国新办举行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情况发布会,会上多名中科院专家指出,走绿色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要破解“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与环境之间难题,需大量科学技术支撑。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介绍中科院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国新网 张馨 摄)

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潜力巨大,但同时拥有复杂的地理格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很大,“走生态文明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唯一选择”。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不仅仅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更是中国自身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外实践和主动作为。”白春礼表示。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认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投入。

为支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2018年年初中科院设立“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研究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其中涉及三个联合攻关研究项目。

“说的形象一点,联合攻关项目就是把其他项目、课题完成的科学成果作为一个‘零部件’,最后组装成一个可发挥更大作用的‘火车头’中,带动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表示,希望联合攻关项目能够提供中国经验、中国解决方案,能够促进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除了牵头组织“块头大”的科学专项计划以外,还布局100多个“绿色丝绸之路”科技合作项目。

比如中科院集成近20个研究所与巴基斯坦10余家科研展开合作,针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诸多生态环境挑战,积极参与走廊的远景规划;帮助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和塔吉克斯坦解决当地民生饮水问题;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开发当地所需要的一些药物等。

据记者了解,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累计投入经费超过18亿元,率先在南美、东南亚等地区创建10个海外科教中心,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规模超过12万人次。

相关推荐
连云港: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积极塑造发展新优势。

连云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双向互促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获悉,围绕“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连云港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在对外贸易、自贸片区、口岸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

新华丝路十周年:岁物丰成 再赴新程

当时间的指针划过第十个春秋,新华丝路——这个国家级“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从破土而出的嫩苗成长为连接五洲四海的参天大树。回望十年前,新华丝路满怀共建“一带一路”的赤诚,开启了在广袤的亚欧非大陆乃至更远土地上编织信息纽带、点亮合作星火的征程。